引育并举 聚才聚智 ——昭通以人才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24-06-04 09: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引才、育才、聚才,昭通以人才赋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昭通市注重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创新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引进一批、培育一批、用活一批,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引才,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昭通市始终坚持把“党管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做到引育并举、聚才聚智,先后出台了《昭通市“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昭通市“兴昭惠才卡”实施细则(试行)》等,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落实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和子女入学、家属就业、落户等服务保障工作。

健全完善市委联系专家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纳入市委联系专家,由市级领导直接联系,做好调研指导、帮助协调、关心关爱等工作。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团队给予经费支持,运用好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紧缺人才和专业人才招录,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为全市农业产业发展补充“生力军”。

深入实施“归雁兴昭”行动回引优秀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广大人才在昭通安身、安心、安业。2023年底,市委、市政府举行“兴昭惠才卡”发放仪式,全市550名各类人才喜领“兴昭惠才卡”。

为资源开发找人才、为产业发展找人才、为企业创新找人才、为事业突破找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7412人,其中博士199人、硕士811人。昭通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整合人才工作政策和机构编制资源,突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市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5个重点领域,实施百名博士招引行动,做大“高精尖”人才增量。

育才,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以“育才”为根本,昭通全面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以“留才”为主线,全心营造舒心暖心发展环境,以一流服务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育好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等特色农业产业领域基础科研人才和高素质农技人才,落实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工作等人才培养项目;成立全国首家“中国乡村CEO学院”,承办中国(昭通)苹果产业品牌大会、全省第七届云岭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暨首届云岭工匠论坛;组织行业优秀人才赴知名高校、发达省(市)或国(境)外培训。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专家工作室挂联指导服务重点产业,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实践中培养好人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激发农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和工作热情;挖掘发现和培养考察人才,把在农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纳入各类推优评先、奖项申报范围,有效激发农业人才的创新动力。

建立健全人才帮带跟班机制、师徒机制、代训机制和专家工作站机制,全面抓好人才帮带培养工作。卫生健康部门通过“师带徒”等方式新建专家工作站28个;教育体育部门通过“团队带团队”等举措建立帮带机制示范单位45个,成立专业工作室34个、带教专业教研组15个;科技特派团培训一线农科人员8376人次,通过“团队+项目+人才”模式结对帮带本土科技人才296人。

聚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全国劳模、绥江县科技工作者杨蕊铭带动群众种植蜜汁李3000亩,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书写了乡土人才为乡村发展赋能的动人篇章。

杨德仁、杜宁、庞钧友等多名锂电产业技术专家和专业人才,为水富打造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贡献才智,实现产业与人才精准对接、双向集聚。一个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可以凝聚一支团队、带活一家企业、带动一方产业。昭通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产业、绿色硅铝产业、磷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正在人才集聚效应的作用下由蓝图变为现实。

2023年,市、县两级累计与8所省外知名科研院所、27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4所省外知名高校、2家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7家省外知名医院、3家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开展合作;与中南大学合作成立“星火计划”昭通实习实践基地;与华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数字昭通建设领域合作;与河海大学签订协议,联合开展研究基地、工作站建设。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明贵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人才支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