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05-31 14:13“时间过半,任务不减;领导重视,政策倾斜;工作生活,环境舒心。”2024年春节后,方侃回到彝良县人民医院挂职院长的岗位上,在总结过去一年半在彝良工作生活的基础上,开启新一年的目标,继续实干前行。
受区位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彝良县医疗资源历来匮乏,看病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老百姓。202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开始对口帮扶彝良县人民医院。自此,乌蒙大地上有了来自上海的“大专家”,上海帮扶干部把他乡当故乡,让当地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国内先进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3年的任职期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执行副主任方侃来说,可以大有作为。若时间短了,单适应当地生活习惯都得花上两个月的时间,何谈了解、熟悉每一个科室,何谈工作计划。
在彝良这座四面环山、山高坡陡的小县城安顿好后,方侃和团队花了3个月,了解每一个科室情况、熟悉每一名医护人员,面对当地医院管理理念落后、医疗人才短缺、学科发展乏力的现状,团队第一时间确定了“124”对口帮扶思路。
管理制度上,方侃完善了每周一次院长办公会、每月一次中层干部月度讲评会制度,通过副院长挂片临床医技科室增加融合力,签订年度工作责任书压实任务。此外,还修订了药品、设备购置、设备管理等10余项管理制度。建立医共体双向转诊制度,实行网上挂号、网上缴费等措施,优化就医流程,患者就医体验感明显改善,满意度持续提升。“现在我们上班必须统一着装、胸牌整洁,务必保持一名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
重点专科建设上,方侃带领的医疗队重点帮扶神经内科、骨科、儿科、眼科和心内科。同时,狠抓学科发展,建立了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成全省首个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和7个“专科联盟”、12个特色专科、5个市级重点专科,重点引进CT、C型臂、数字乳腺X射线(钼靶)等新设备,加快新技术、新项目、新专科开发。针对性培养学科人才,带教30余名业务骨干,选派190余人进修学习,县域诊疗水平明显提升。通过专家工作站和专科联盟建设,科室之间在指导会诊、病例讨论、线下培训和学术交流上更加紧密;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远程会诊、远程MDT。
人才梯队建设上,方侃面对人才断档、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推出“启明星”和“雏鹰”人才培养计划,助力医院二、三人才梯队建设。为培养一支能战斗、留得住、带不走的医疗队,实行“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机制,通过带教手术、门诊跟班、教学查房、远程会诊等方式进行教学。
方侃不仅要推进彝良县人民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还要奋战在门诊、手术台一线,挽救患者宝贵的生命。
41岁的男性患者刘某,入院前90分钟突发全身右侧半身抽搐,双眼上翻,持续了约20分钟,抽搐后不能说话,右手右脚乏力,考虑急性脑梗死。在接受溶栓治疗并情况有所好转的2小时后,刘某的症状又恢复到了溶栓前。考虑大血管闭塞可能,为避免向上级医院转运期间患者情况恶化,当晚方侃看诊后,当即决定在彝良县人民医院进行急诊取栓手术,手术最后取得成功。2天后,刘某已能自行下床活动。
“彝良老百姓平时饮食喜欢辣、咸、重油,还喜欢喝酒、抽烟,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以前他们这种病人都是往外送,但由于路程太远,不少危重病人在路上就失去了生命。” 方侃表示,医院在上海帮扶专家的帮助下,现在可以开展DSA介入治疗,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由基础版上升为标准版,提升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这对于心脑血管的急性梗死或者出血的病人是很好的救治措施和方法,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彝良周边县(市)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就想着去做一些取长补短、互促共进的工作,现在已经看到医疗帮扶‘开花结果’,可以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方侃会心一笑。
来到远程影像诊断工作台时,机器正源源不断地接收村医上传的CT待阅片申请单。在处理一份来自牛街镇中心卫生院上传的69岁女性患者头颅CT片时,方侃聚精会神地阅片、判断,并在短时间内给出了详细专业的诊断。
方侃介绍说,为规范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彝良县人民医院除定期组织村医参加培训外,还通过远程影像诊断工作台,由彝良县人民医院进行阅片并给出专业的诊断报告。远程影像诊断让不方便出行的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2024年,彝良县人民医院将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打造重点专科、建强薄弱学科、填补空白学科,让医院的治疗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方侃会在路上偶遇自己的患者,他们或是向他打招呼表示感谢,或是向他陈述目前的身体情况,或是询问后续治疗方法。面对患者,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的疑问,让患者倍感亲切。
(本稿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唐龙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