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5-29 12:232024云南经济这样干 | 昭通:强工业 促消费 稳房产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昭通市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壮大“三大经济”,加快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五化”进程,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推动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效益上台阶,奋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2024年5月27日,云南广播电视台“守底线 稳支撑 增动力 上台阶 2024云南经济这样干”州市主要领导访谈栏目走进昭通,对中共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进行了专访报道。
杨承新:因为这个点(云铝海鑫)是我们昭通发挥绿电优势,实施工业强链补链延链的一个具体缩影。(云铝海鑫预计1到4月份产值突破37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35%以上)
杨承新:这边是我们70万吨的水电铝,我们将努力实现铝水不落地。今年,我们将加快实施中铝40万吨大扁锭项目和上海友升20万吨铝型材深加工项目,争取在年内投产。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片黄土大工地,到了年底,咱们就可以变出一个现代化的厂房来。
杨承新:对。下一步我们将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全力实现昭通的工业结构转型、资源转化、动力转换,力争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主持人:市长您好,工业经济是昭通发展的“顶梁柱”。请您简要介绍昭通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
杨承新:昭通资源富集,其中,绿色能源装机占全省五分之一、磷矿预测储量占全国一半、硅矿预测储量占全国五分之一。近年来,我们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发挥电、磷、硅三大比较优势,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坚定不移壮大资源经济,推动新型工业化。
在“电”好基础方面,我们认真实施绿电“强链”行动,加快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煤电一体化基地、页岩气开发利用一体化基地。今年,将新增光伏发电130万千瓦,开工建设华润2×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等项目,以“电”为核心的千亿元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在从“磷”起步方面,我们认真实施磷基“加链”行动,抢抓动力电池这条新赛道,加快推进镇雄磷化工产业园、水富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等建设,全力推进以“磷”为支撑的千亿元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
在“硅”模发展方面,我们认真实施硅铝“补链”行动,目前,我们已经建成70万吨水电铝等项目,合盛40万吨水电硅、旗滨300万吨光伏玻璃、新安15万吨工业硅等项目将于今年相继建成投产,以资源为依托的千亿元绿色硅铝产业不断壮大。
围绕“电”好基础,从“磷”起步、“硅”模发展,昭通继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动力,将在“资源转化、结构转型、动能转换”上实现新的突破、迈出新的步伐。
主持人:市长您好,中央明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昭通是人口大市,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有哪些举措?
杨承新:扩内需、促消费是稳经济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昭通坚持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拓展新型消费,通过提升消费载体、优化消费环境,全力以赴扩内需,具体来说我们就是支持“四抓四促”。
一是抓“形象”促消费。以苹果之城、高原水城、文化古城、避暑秋城的“四张”城市名片为载体,让“人间烟火”走进古城街巷,把“水润昭阳”融入日常生活,打造“天赐‘凉’机 ‘昭’您避暑”品牌,推动城市“提品质”“添气质”“显特质”。
二是抓“品牌”促消费。我们开展绿色昭品、老字号、名特小吃等“十大品牌”评选活动,打造“吃得到的特色菜”“带得走的昭通货”。目前,全市有10万人种天麻、50万人种苹果、60万人种花椒,200百万群众在竹产业中受益。“昭通小肉串”成为了致富大产业,带动就业7万多人,年产值超百亿元。
三是抓“赛事”促消费。打造马拉松、龙舟赛、滑翔伞、自行车、翼装飞行等“一县一品”赛事,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比如,巧家滑翔伞、水富的马拉松等,已经成为拉动县域消费的重要抓手。
四是抓“乡村”促消费。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相继打造鲁甸“石水井”等55个“千万工程”示范点,让乡村“资源变资产”“青山变金山”,一座小小“云中苗寨”华丽转身成为脱贫巩固的示范、乡村振兴的典范。
下一步,昭通将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机遇,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物流“农改超”等项目,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新型消费等,实现扩容增效。
主持人:市长您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支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方面,昭通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承新:今年以来,我们把房地产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全力稳住支撑,稳定预期。具体来说,我们昭通通过“七个一批”,带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地灾避险搬迁进城带动一批。在过去实施水电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跨省搬迁的基础上,加快实施避险搬迁,计划用三年时间,避险搬迁群众近1万户,其中进城入镇的比例将达到80%以上。
二是外出务工群众回城不返乡,进城置房带动一批。我们积极引导外出务工群众进城购房“变市民”。去年以来,全市务工群众进城购房6600多套。
三是保障性住宅建设带动一批。全市已建成保障性住房7.5万套,按政策“先租后售”3500套,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
四是高品质住宅带动一批。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住宅,推动“有居”更“优居”、“安居”更“宜居”,不断满足群众改善性住房和高品质住房的需求。
五是老旧小区改造带动一批。我们把“改旧”和“换新”结合起来,去年以来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57个、涉及群众1.23万户;今年还将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8个,涉及群众7100户。
六是重点楼盘处置带动一批。我们实行一个楼盘一个专班,建立政银企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确保今年完成5000套问题楼盘的保交楼。
七是失地农民安置带动一批。我们认真做好失地农民安置工作,让失地农民变城市居民,去年以来共安置8500户。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七个一批”,稳定房地产市场,“一企一策”服务房地产企业,推动房地产加快复苏,走出低谷,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微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