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人文丨记忆中最美的幸福

 2024-05-24 14:43  来源:昭通日报

汤圆象征着幸福团圆,过年吃汤圆,幸福又美满。

“吃汤粑儿了。”我的家乡在永善县的金沙江边,这里的方言会带一点儿化音,听起来格外亲切,汤圆方言叫“汤粑儿”。汤圆,在我的老家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我的老家在青胜乡民胜村大山深处一个叫丝栗岗的地方。听长辈们说,以前民胜村的中厂、小厂炼过铜,所以在马草坡、莲花山山脚曾有大大小小的洞口和剩余的矿石残渣。丝栗岗海拔1000米,春风柔柔的,天空像一面蓝色的大镜子,没有一点云斑,暖暖的阳光洒落下来,就想躺在摇椅上赖着不出门。山上桃花、梨花开了,庄稼地里的蚕豆绿油油的,豌豆开出的紫蝴蝶花是我最喜欢的。

仲春时节,乡亲们锄完洋芋地里的草,就在家门口的菜园子里育红苕秧苗,用“二套二”的方法,在洋芋地里种几沟糯玉米,到了秋天,糯玉米棒会长得长长的、胖胖的。

播种不久,糯玉米开始发芽、出苗,经过拔节、抽穗、授粉,玉米粒慢慢形成。白露过后,一根根金黄圆润的糯玉米棒子成熟了。

小时候家里穷,吃肉的次数少,总希望母亲在煮肉时加两根新鲜糯玉米棒子。殊不知,反而是糯玉米让我吃上了瘾。

品种好的糯玉米颗粒饱满,口感软糯香甜,煮熟后用筷子或削一根小竹棍从玉米一头插进去,虽然烫,但会忍不住张嘴上去就啃,香味儿在舌尖打转,一根糯玉米棒的分量显然是不够我吃的。

大概是因为我从小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后来考上师范学校,每个假期都帮着家里干活,所以奶奶很溺爱我。奶奶知道我爱吃糯玉米,总会叫爷爷早早地种下,让我在暑假结束开学前就能吃上新鲜的糯玉米,寒假期间还会给我煮糯玉米、四季豆和炖腊肉吃,有时也会用玉米粉做成汤圆。

邻居家菜园里的糯玉米大都是在新鲜时烤着、煮着就吃完了。村子里每家每户都会种一大片糯玉米,准备在过年时做汤圆,汤圆是家家桌上的美食。

每到腊月,家家户户会选择上好的糯玉米,淘洗干净后,用一个大簸箕装好,放在门前清澈的小河里,让清水浸泡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掺入从街上买回的糯稻米一起磨成汤圆粉。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没有电,只能点着煤油灯,用石磨磨汤圆粉。习惯帮着大人在水磨旁搭把手的我因个子小,需要垫着凳子用力,不过也有拉着磨把手就打盹的时候。

制作新鲜的水磨汤圆,需要包上花生、油渣、苏麻馅,待水开下锅后,用中火煮3—5分钟盛出,撒一把提前炒熟的白芝麻,淋上红糖汁,一锅甜滋滋的汤圆就做好了。

煮好的汤圆小巧玲珑,个头圆圆、白白嫩嫩,像十五的满月,一端上桌满屋都飘香。用筷子夹一个放进嘴里,轻轻咬开汤圆皮,香浓的馅在口腔中迸裂,红糖的香甜随之而来。我更喜欢油渣馅的,融化的板油香甜在唇齿间传开,瞬间挑动我的味蕾,一碗不过瘾,还会盛上第二碗。

过年吃汤圆的日子是最舒心的。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和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都会煮汤圆吃,以示吉祥圆满。邻居之间也会互赠汤圆,分享美食,增进感情。

在老家,做汤圆是一个传统,不仅在过年时吃,还会将汤圆分成小块,放在大簸箕里晒干贮藏起来,下地干活时当午餐和晚餐,可以吃到五六月份。

离开老家二十多年了,有人问我最惦记家乡的什么,我说是乡愁,是那一碗香甜的汤圆。吃着汤圆,那份原汁原味的软糯,不光是舌尖上温馨的抚慰,还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留在我记忆中最美的幸福……

作者:田 明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