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5-21 10:43初夏时节,夕阳的余晖洒在藕田里,波波粼粼,星星点点,路过的白鹭忍不住驻足探索一下藕田里的秘密,翠绿的荷叶散落在田里,肆意生长,一片碧绿。
“把工具都收拾好,大家就可以下班了!”5月13日傍晚时分,昭阳区响当当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仕林在交代完工人后,即将结束一天的工作,黝黑的脸庞下掩不住幸福的笑意。
今年是他种植莲藕的第十七个年头,从失败到成功、从做蔬菜生意跨界到莲藕种植,从全家反对到全力支持,结束一天的工作后,55岁的他在藕田旁与记者娓娓道来这些年的酸甜苦辣。
离婚还是种藕,十字路口的迷茫
原本,蒋仕林和妻子在昆明做蔬菜生意,虽是辛苦的起早贪黑,但两人省吃俭用,几年下来也有了一些积蓄。2007年,他发现卖的藕都是从四川等地进货,昭通还没有人种植,突发奇想:“老家(昭阳区旧圃镇古城村周家庄)有大片的良田,能不能种植?”“如果能种植成功,那一定很有市场。”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多方考察,最终选择回家试种莲藕。
年轻气盛的他不顾家人反对,带着一腔热血回到老家流转了田地,30亩藕田承载着他的种植梦想出发。然而,创业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缺乏管理技术,第一年的莲藕收成欠佳,以亏本告终。“当时不甘心,不但积蓄用完了,我们还贷款4万元。”说起创业伊始的艰难,他记忆犹新。
“回昆明做生意还是继续研究莲藕种植?”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还不等他想清楚,妻子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你要继续留在昭通种藕那就离婚。”那一晚,昏黄的灯光下,蒋仕林想了很久,不甘、遗憾、后悔、迷茫……各种思绪缠绕心头,提笔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藕断心伤
满腔热血化灰烬
荷花好看无尽称
只恨自己无钱手
如针刺心万丈深
悔恨当初自带狂
满身是伤心太累
种藕得果
荷花日子独自傲
流浪日子真无聊
当初不听妻儿劝
醒来荷花早已稀
欠下一笔糊涂账
留下一段酸与苦
左思右想细思量
留藕十亩做幻想
小学文化的他用不太工整对仗的诗句写出了他不顾家人反对,回乡创业的辛酸以及失败后的不甘。经过一夜的纠结,最终他背着妻子偷偷留了10亩田继续试种莲藕,自己则返回昆明。
试种结硕果,家人转态度
“我带了几节藕回昆明给妻子看,让她评价一下这个藕怎么样。”妻子的肯定让故事有了反转。
回到昆明后,他一边忙着做生意,一边请人帮忙管理藕田,自己隔三岔五偷偷回来指导。“每次只能说回老家有事,根本不敢提种藕的事情”。总结了第一年失败的经验后,第二年莲藕迎来大丰收。于是,他挖几节最好的藕带到昆明,请妻子点评,听到妻子的好评后,他终于有勇气将自己藏了一年多的秘密公之于众。
妻子见他如此痴迷,也不再反对。于是,他正式到老家发展莲藕种植,从最初的10亩到如今的500亩,从夏日的满目青绿到冬日的丰收,春去秋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十余载。
“现在每年的产量都很稳定,可以达到4000斤/亩。”现在产量稳定,不需要他操心,工人们对如何管理种植都已经很熟练。
“今天挖了4000斤藕运往昆明。”如今,蒋仕林的两个儿子在昆明继续做蔬菜生意,每天采挖的藕就直接运到昆明交由他的儿子们销售。他和妻子则在家负责种藕和带孙子,忙并快乐着。
种藕得藕,回馈乡梓
64岁的袁忠明家住昭阳区永丰镇三甲村,已经在合作社上班13年,他负责带工人,计称等工作,工作之余还可以回家帮忙管理苹果树。搭档多年,袁忠明已经成为蒋仕林可靠的好帮手。
“我们的工资分两种计算,按天工和计件,工资都是当天付,从不拖欠。每年要支付150万元的工钱。”高峰期,有70余人在藕田劳作。“我们用工都是优先选用附近的村民,也可以帮助大家增加收入,解决就近就业问题。”这也是合作社工人稳定的原因。
“我们都愿意承包田地给他,拿钱快,而且田还保持最初的形状,拿回了不会产生纠纷。”记者在和蒋仕林聊天中,路过的村民主动加入进来,他家的田都承包给了他,提起蒋仕林,他竖起大拇指,“这么多年村里承包土地种植的只有他做得最成功,为人也很厚道。”
在农村要集中连片承包上百亩土地不是一件易事,但蒋仕林有一套妙招:需要急需用钱的农户就一次性付清5年的租金;承包的田不能破坏田埂,虽然不便于操作,但这样等还回去以后每一户都分得清;每逢挖藕时节,都要给村民送一些;有村民需要学习莲藕种植,都会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这些小细节温暖了村民,也为他的创业赢得了契机。
在昭阳五月的藕田里,能同时看到一边挖藕、一边种藕的景象。“昭通气候环境特殊,藕可以在田里藏到端午节前后,从头年的农历八月到次年农历五月都有藕。”蒋仕林说道。
交谈中,他妻子不断打电话催促,叫他吃饭了。
采访结束后,他收拾好工具,伴着落日余晖,回家吃饭了。百亩藕田里,绿叶葱葱,蛙鸣鸟叫,生机勃勃。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田朝艳 文/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