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 昭通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上)

 2024-05-10 16:18  来源:民族时报

民族团结一家亲

绥江县城

各族群众学习党史

苹果产业红红火火 冯琴/摄

豆沙关古镇 冯琴/摄

昭通市博物馆文化传承活动

樱桃节活动

全民阅读日活动

昭阳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腹地,古称“朱提”“乌蒙”,全市11县(市、区)居住着汉、彝、回、苗等45个民族635万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昭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昭通市的各项工作都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用好载体,抓细抓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和“枝繁干壮”工程、“石榴红”工程、“幸福花开”工程、“润土培根”工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各方面,奋力谱写昭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新时代新征程,昭通市既紧抓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也赋予了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

“村里会给我们有机肥,每年还请专业人员教授种植技术。”洒渔镇交易集散中心销售苹果的果农王治城说,自家种了8亩苹果,收益好的时候能卖10万元左右,种植苹果以后,生活比以前好得多。

“洒渔镇苹果种植面积达13.1万亩,全镇约有2万户农户,90%以上的农户都在种植苹果。”洒渔镇党委副书记赵世东介绍,洒渔镇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交易集散中心,为全面构建产供销全链条发展体系,带领果农增收致富,洒渔镇实施科技兴果、抱团发展、产镇融合等工作措施,促进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据统计,苹果上市期间,洒渔镇日均交易量达3000吨。销售时节,可解决季节性就业人员8000余人,联农带农带动群众年增收12000余元,苹果产业促进了餐饮、住宿、物流、电商、仓储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昭通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产业提升带动经济发展,把饱满香甜的“昭阳红”苹果变成了昭通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致富果、共同繁荣发展的幸福果,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昭通超越”)“昭阳红”现代苹果产业基地苹果分选生产车间里,每小时20吨苹果分选线有序运转,机械上料、自动清洗、智能检测、分类输送、自动封箱。

“整条分选线有36个通道,每个通道的标准都不一样,通过中央控制,分选线根据苹果甜度、糖度、酸度进行监测,并分等级出果。”昭通超越公司董事长温连庆介绍,基地种植运用“六大核心技术”,高标准打造10万亩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果园整体产量和销售渠道比往年都有所增加,今年增加华东、华南、华北、西南、西北等省会城市的经销商,公司以苹果产业发展助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共同奏响民族团结和谐奋斗主旋律,共同推进“昭阳红”基地建设。基地每年带动群众务工5000余人、支付群众各类收入9000余万元,利益联结进一步紧密,“昭阳红”苹果变成了昭阳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致富果。

昭通市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先后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昭通超越等81家从事苹果种植、加工、营销的重点企业,建成目前全国最大的苹果产业冷链物流园、创建254个规范化管理的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户均收入7.25万元、人均收入1.89万元。目前,“昭阳红”苹果基地已走上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建成了全国单体连片最大的现代苹果基地,基地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实现从“红苹果”到共同繁荣发展“幸福果”的华丽转变,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让各族干部群众看到奔头、增强信心,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动昭通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以后,昭通各族群众同全省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走进昭通市盐津县庙坝镇红碧村黄秧林,盐津县民族宗教局工作人员与当地群众围坐在一起,共商共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文明和谐村寨建设。

群众代表们围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家风家教、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纷纷谈认识、谈思路、谈建议、谈诉求。县民族宗教局相关负责人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移风易俗等进行宣传宣讲,与当地群众开展充分协商讨论。

盐津县民族宗教局局长朱世良表示,开展协商会,是为了培育好“石榴根”,让每颗“石榴籽”有充足养分。让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念好产业发展“致富经”,绘好产业发展“新蓝图”,谱写民族团结进步“协奏曲”。

今年来,盐津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主动参与县政协组织开展的“协商在基层”“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并将该行动作为推动盐津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举措,以生动的协商民主实践,打造凝聚共识的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一直以来,昭通市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成立以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创建工作中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专项规划,深入推进精神家园共建、和谐关系共创、发展成果共享、民族事务共治、示范创建共促“五大工程”,深入实施培根铸魂、全域创建、“三项计划”、品牌培育、融入共建“五大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进机关促为民务实、进企业促团结奋进、进社区促和谐友爱等“十进十促”活动。

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屯镇位于昭通市镇雄县最南边,辖7个行政村1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1万人,与贵州七星关区、赫章县毗邻。有5个村赶集,可谓天天赶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频繁的人员流动,致使辖区内治安环境较为复杂。为了抓好社会治理,中屯派出所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网格,探索出“五网融合”工作模式,走一条具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2023年6月,有两家人发生矛盾,村民小组长等人利用微信群成功化解。其中一家的儿子在表达特别的谢意说,原本要请假从浙江回来处理事情的,没想到一个微信群,节约了他的路费和时间,效果比自己回来还好。

去年11月,柳林村的群众因水源问题引发纠纷,村议事委员会进行及时协调,快速处理饮水争议问题,有效预防矛盾升级,真正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办”。一个个成功的调处案例,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

中屯派出所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人员发生矛盾纠纷不易化解的实际,组建村民小组调解微信群,由村民组长为群主,邀请老党员、返乡大学生、乡贤能人等参与,哪些人发生纠纷,就把双方当事人拉进群,社区民警主持调解,摆事实、讲道理、明利害,把化解矛盾的过程转化成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协调双方深入沟通、最终化干戈为玉帛的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和谐发展。

昭通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政治建设的主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各族群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族事务治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昭通市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以中华文化为主干、各民族文化为枝叶,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截至目前,建成镇雄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绥江县金江石榴红文化长廊等一批实物载体,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3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现全覆盖,有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87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73所、市级71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2个、省级3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实践基地1个,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5600余户,“乌蒙石榴红”创建品牌更加闪亮。

在昭通威信县,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涵盖威信县扎西老街、扎西镇江西会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旧址、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烈士陵园、威信县水田花房子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旧址、威信县水田关口坳(重走长征路)、扎西镇大河滩庄子上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独特的红色文化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让红色基因不断传承和发展。

立足红色旅游资源,威信县的生动实践是昭通市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目前,昭通市完成镇雄、彝良、威信、巧家4县263项长征遗址遗迹核查,分别入选云南省、昭通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37项、95项;实施精品“红军村”“鸡鸣三省”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区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开展“红城红军情·赤水赤子心”十大行动等,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除了红色资源,昭通市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豆沙关五尺道景区、彝族六祖分支景区等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小山峡景区、山海洞景区等顺利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昭通市3A级以上景区增至20多家;从水富市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镇雄县五德天坑溶洞群到绥江县罗汉坪蝴蝶苗寨等,昭通市一批景区景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成滇川黔渝区域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抓手。

依托各族群众共同演绎的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融的鲜活历史,昭通市讲好“历史文化+民族团结”故事,精心打造豆沙关4A级景区,挖掘袁滋题记摩崖石刻深刻内涵,向游客讲述“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的重大意义。

“请看这块石刻,年代为唐贞元十年(794年),距今有1200多年。”豆沙关五尺道景区讲解员李敏向游客讲解,这是袁滋题记摩崖,具有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重大价值。早在公元前220年,豆沙关五尺道就成为中原入滇的交通要隘,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誉。长久以来的商贾云集,使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朱提文化,盐津的本土文化也得到了这些多元文化的沁润和发展,豆沙古镇也成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好的历史见证。近年来,盐津县结合豆沙古镇丰厚的历史资源和文旅资源积极向各族游客进行宣传,讲好景区内袁滋题记摩崖等民族团结故事。2021年,位于豆沙古镇内的五尺道景区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是争取人心、凝聚共识。

春日暖阳,岁月静好。在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幸福广场上空,太阳越升越高,“卯家湾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绿汪汪。搬来了38000余人,人人跟着共产党……”伴随着百姓党史宣讲团成员的快板响起,人们逐渐围拢过来。

卯家湾安置区共安置有汉、回、彝、苗等18个民族。从巧家县红山乡宝坪村营头村民小组搬迁来的苗族村民杨莎的声音格外响亮,打起快板来,表情舒展、动作协调。杨莎原来居住的地方条件异常艰苦,为方便孩子读书,他们租房住到乡集镇上陪读,开支大、收入少。搬到卯家湾安置区以后,孩子读书方便了,老人看病方便了,买菜也方便了,住着新房子,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她怎能不歌颂党的好政策!“饮水思源感谢党,祖国母亲胜亲娘……”杨莎继续宣讲道。

昭通市精心培育乌蒙石榴红宣讲团、金江石榴红宣讲队、石榴籽读书班,常态化开展宣讲,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贯穿到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今天的昭通,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新征程上,昭通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昭通,引领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形成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冯琴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昭通市民族宗教局提供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族团结 学习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