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五一我在岗】大山深处的回响

 2024-05-05 19:25  来源:云南网

“五一”小长假,当大家或选择外出游玩,或待在家里休息……尽情享受悠闲假期时,却有这样一群人,在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深处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机器轰鸣、山风簌簌,仿佛在为现场施工人员喝彩加油。由中建五局安装公司承建的元江县邑拉75MW农光互补光伏项目(以下简称元江光伏项目),建成后预计平均年上网电量为13460.4万kWh,可减少化石燃料消耗量为243.6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607.18万吨二氧化碳,同时也将在拉动当地就业、带动经济发展、增加税收等方面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作为安装公司西南地区第一个EPC光伏项目,元江光伏项目从进场就备受关注。2023年底,一群年轻人陆续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云南。尽管提前做了思想准备,但上山之后面对漫山遍野的灌木丛、荒草地,大家齐齐傻眼:这要从何下手?

彼时项目还在前期跟进阶段,管理团队要协助业主完成土地租用工作,第一步就是“圈地”,要把项目所属地块精确地圈出来。团队里,“90后”青年党员潘军军带着两个测量员一起,测量、放线,从而确定具体点位。

元江光伏项目共4个地块,分布在不同的山头,为了让测量的点位更准确,他们采取最稳妥的“笨办法”——自己走一遍。每天早上七点背着干粮出发,晚上八点回到项目部,饿了吃一顿自热速食,喝光了水就吃橄榄果解渴,随身带着镰刀方便清理路过的灌木丛。在偌大的山上从早走到晚,他们争分夺秒。就这样,他们用双脚丈量着这片土地,耗时二十多天完成了放线工作。

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原来的环境并不符合光伏项目施工的场地要求,“1公里路就修了半个月,怎么推进项目呢?”项目团队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开路。项目部积极协调增加机械,3台挖掘机同时工作紧赶慢赶修了二十多天,终于将整个项目周围的路清晰、平整地呈现了出来。

“看着这里的前后变化,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那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还挺符合我们当下心境的。”项目总工蔡振杰感慨道。

元江光伏项目所处的山区地质条件特殊,地表下是大量的岩石。正常情况下的光伏项目打孔土层只需打1.3米,遇到岩石层就要打1.6米,该项目4个地块中有3个地块地下都是岩石,施工难度无疑大大增加。现场挖掘机挖电缆沟的钻头一般是1米左右长,但由于地下都是石头,钻了十多天之后钻头已经被磨掉了一半。用项目团队的话说:“刚到这里的每一天都在刷新认知。”

从现场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单程1个多小时,即使坐车也无法面面俱到,只能在固定线路徘徊。那么如何督促、保障工期和质量?如何保证安全生产?在施工人员流动巨大的情况下如何管理?这些都成为了项目团队思考的重点。

“我们的经验就是一定要进度前置,反应迅速。”项目经理谢祖黎介绍道,“不打乱仗”,提前制定备选方案,储备备用队伍,影响进度及时更换。

但由于高原山区的特殊性,防虫蛇、防暑也成为重点工作,项目部也通过采购相应药品、作业时安排专人看护、成立小班组等措施护航生产,开工以来安全“零事故”。“想到条件艰苦,但没想到会这么苦。”项目生活条件着实艰苦,去最近的集镇开车都要一个多小时,盘山路上都是碎石和沙子,坐在车里人随时都会被颠起来,一下雨山上的泥石流就挡住了路,进退两难;比如9个人挤在一间大通铺里,用着大家一起用铁皮搭的洗手间,山区干旱少雨经常停水,最久的时候停了20多天;比如饮食习惯差异导致经常吃不饱,泡面成了山上最美味的食物……但这些丝毫没有阻挡他们建设的决心,每一个人都在全力以赴。

工作中毫不退让,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生活中互相关心,一起“苦中作乐”,是团结友爱的兄弟,觉得艰难的时候就互相开玩笑调侃调侃,没有煽情的字句,但都默契地知晓那是一种属于彼此的鼓励和安慰。

大山是沉默的,它默默见证着一群人的付出、一片土地的变化。大山不是一直沉默的,终有一天它会告诉他们:看,这条路你们闯出来了。

来源:云南网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劳动者 五一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