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2024-05-01 18:45 来源:云南日报
劳动成就梦想,匠心书写华章。座座铁塔跨越山河,条条银线输送光明,电网纵横,触动着时代发展的脉搏。万家灯火的背后,是电网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电网人的坚守和奉献。在山间田野,巡线消缺;在实验室里,钻研创新;在节日现场,守护保供……一个个平凡的身影,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时间磨砺本领,因劳动而闪光,因奋斗而伟岸。“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聚焦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的劳动者,记录他们的工作瞬间,讲述他们的创新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与劳模风采。
“带电大师”王聪智——用户家里的灯亮着就是我工作的意义
王聪智,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带电作业中心高级配电网带电作业员,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云岭技能大师、云南电网公司二级领军技能专家,获评南方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
在带电更换10千伏配网线路直线杆的作业现场,王聪智看着正在使用中显得笨重的导线提升器,不断地思考着:可不可以改成单独提升或放落任一相导线呢?通过查阅资料、绘制草图、反复试验,3个月后,王聪智带领团队研制出升级版的导线提升器并投入使用,使该项操作既高效又安全。
1991年参加工作的王聪智,怀揣一颗“匠心”,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云岭技能大师、云南电网公司二级领军技能专家。
配网带电作业技术是以实现用户不中断供电为目的,以带电作业、旁路作业等方式对配电网设备进行检修的作业方式。穿着密不透风的绝缘防护用具在绝缘斗上作业,王聪智戴上3层手套,拿起2毫米厚的垫片,接上螺母,只用十余秒便将螺母快速拧紧。这双“笨拙的大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手法,是他多年练就“稳准快”手感的生动体现。“开展作业已经超过3800次了,同事帮统计过。”王聪智晒得有些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
工作之余,王聪智喜欢琢磨升级改进工具和工作方法,并不断地实现了工作中的“第一次”:第一次采用绝缘检修架开展配网带电作业,第一次采用绝缘检修架完成带电直线杆改耐张杆作业,第一次完成旁路作业法短时停电更换10千伏柱上变压器……
2017年,“王聪智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王聪智先后带领工作室团队,完成云南电网公司400米大旁路作业等多个首次开展的配网带电作业项目,全省首家“零”停电更换环网柜打造不停电作业示范区,全省首家高效应用绝缘脚手架实现安全开展高空带电作业。他组织开展的创新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每当看到在一线作业的同事使用我改进和发明的工具,安全高效地完成作业时,我心里很欣慰。”他说。
30多年来,王聪智和他的同事通过带电作业,避免了数千次电网设备检修消缺导致的停电。“看到用户家里灯亮着,就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王聪智回味着一路走来的点滴,咧嘴笑了。
“小灵通”创客朱国福——以不服输的精神攻克技术难题
朱国福,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带电作业中心安全管理专责,国家互联网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产业创新与工程应用专委会委员,获评2024年云南电网创客。
“再转一点,就这样,可以了!”在泸西县向阳乡阿盈里村附近,电动射枪式绝缘操作杆带电搭接引流线工作现场,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带电作业中心安全管理专责朱国福正对工作人员说。
这是红河供电局乃至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投入使用电动射枪式绝缘操作杆带电搭接引流线。电动射枪通过电机旋转,把线夹拧紧,使原来的纯手工作业升级为电动遥控化作业,较传统作业方式减少了一半以上的时间。“电动射枪式绝缘操作杆研发耗时3年,耗资19万元,取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受理2项发明专利。”朱国福介绍。
朱国福以不服输的精神,在大家都觉得解决不了、不能干的时候,千方百计解决难题。“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朱国福说。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开发了全国首个电动射枪式绝缘操作杆,并通过型式试验和新产品鉴定后,收获240万元的订单。
2012年,28岁的朱国福从部队退役,来到红河供电局带电作业中心。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他白天跟着老师傅们跑现场,晚上回到办公室进行总结分析。他用12年的时间,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技师、工程师、内训师,入选南方电网公司青年拔尖技术人才。
“要有改变工作状态的意识,创新的动力,发现问题的眼睛和奉献的精神,才能做好创新。”朱国福说。不管是管理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只要找到他,就有解决的办法,大家都称他为“小灵通”。
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朱国福在创新工作中发挥作用,带领团队成功解决电力系统高压带电检修过程中多项技术难题,累计获得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专利45项,提升了云南在带电技术领域的影响力。
设备“诊断专家”郭涛——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就不简单
郭涛,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变电修试所试验一班班长,先后获得南方电网公司2023年度劳动模范、云南电网公司2023年度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电网公司一级领军技能专家、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云南电网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云南红河熊庆来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奖等荣誉。
烈日当空,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500千伏惠历变电站中,郭涛正在进行断路器试验,合闸线圈电阻的测量数据比正常值偏小,引起了他的警觉。“设备不会说话,数据就是判断设备健康状况的密码。”作为红河供电局变电修试所试验一班班长,郭涛十八年如一日从事电气试验工作,仅凭细微的差异就能准确查找设备故障隐患,进行消缺。
试验、排查、消缺,一年中,郭涛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各个变电站工作现场。“设备是电网运行的基础,我们工作中的测、评、诊、修,就好比中医的望、闻、问、切。”郭涛介绍,和外线工作相比,电气试验并不直观,主要是通过对油、气等绝缘介质的检测,采集分析数据,对设备状况进行评估。
从华北电力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毕业后,郭涛师从老一辈电力专家王景林、崔志刚,老专家教会他“万变不离其宗,核心是掌握原理”。郭涛认为,设备仪器输出的数据不是唯一的,不懂原理,仅仅依靠数据,就永远无法读懂、弄通、学会。
郭涛常常受邀外出授课。一次,一位年轻的学员问他,如何才能积累经验、迅速成长?郭涛说,“一张图纸、一个定义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记忆,但这些都不是积累。”他认为,仪器只是辅助,要掌握数据背后的原理,将理论带到现场,思考不同场合、接线方式、数据之间的差异和关联,得到的才是经验。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就不简单。”守住初心、掌握原理、辨析真伪,于细微中见真章,得到解决问题的密码,是郭涛成为专家的底气。
“带电能手”毕仕红——练就过硬技能降低停电时间
毕仕红,南方电网云南电网红河弥勒供电局配网带电作业班副班长,先后获评南方电网公司2023年度技术能手、南方电网公司2024年五一劳动奖章。
12米的高空,绝缘斗臂车上,毕仕红正在对10千伏配网断路器进、出线引流线带电搭火。黄色的绝缘服下,他早已全身湿透……面对年均上千次的作业强度,1997年出生的毕仕红,在工作的短短3年间,“苦干+巧干”练就一身过硬技能,先后荣获南方电网公司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
从“新兵”成长为配网带电作业领域最年轻的专家,毕仕红勤奋踏实、肯吃苦。带电作业需要胆大心细,在密不透风的绝缘服下,戴着厚厚的绝缘手套进行操作,并不容易。初入行时,毕仕红最苦恼的就是戴手套后操作不灵巧。勤能补拙,他想了个“笨办法”,在地上放花生,戴上绝缘手套练习单手抓花生,熟练之后又将花生换成更小的螺栓垫片……反反复复练习,动作越来越娴熟。
“每一次作业,他都会认真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反复模拟作业步骤、思考预控措施。”常常配合他作业的同事吴余英说,毕仕红总是让人既安心又心疼。遇到作业地点偏远,背着十几公斤的作业工器具,往返十多公里是常事,但毕仕红从来不叫苦,还总是申请上杆作业。“大冬天从杆上下来,衣服也能拧出水来。”
工作虽然辛苦,但毕仕红觉得很值。2023年,他所在的配网带电作业班开展自主作业达1200多次,全年累计减少停电21万多时户数。
毕仕红不仅能吃苦,还善于思考创新。配网地电位接口分支引流线工作中,因作业位置限制导致引流线固定不牢靠,是个作业中的老大难问题。毕仕红在实践中仔细观察,通过研究绝缘锁杆工具原理,锁定问题关键点,大胆创新,探索研制出锁头可调节角度的新型10千伏绝缘锁杆。经实践应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工作时长大幅缩短。
“青年工匠”马学军——用专业守好每一座变电站
马学军,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变电运行一所蒙自巡维中心班长,先后获得南方电网公司2023年度技术能手、2023年首届红河电网工匠、云南电网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核对设备、安全提醒、查抄参数……在变电站,南方电网云南红河供电局变电运行一所蒙自巡维中心班长马学军总是忙碌到深夜。入行8年,日复一日地练、踏踏实实地干,他和团队研制出免攀登装拆接地线工具,成功化解了变电运行人员高处装拆接地线可能存在的高坠、误碰误动带电设备等高风险,获云南省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
头戴黄色工帽、身着蓝色工装,黑框眼镜下,讲话语速略快的马学军是个好胜的人。“专业问题不过夜,小问题如果当时不解决,就有可能埋下大的电网安全运行隐患。”白天工作中没有解决的疑问,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弄懂,作为云南电网公司三级领军技能专家,他始终要求自己在专业技术上保持学习动力。
“没有见过的设备,就仔细翻阅说明书,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思考,想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在500千伏通宝变电站1号主变风冷控制箱改造期间,面对新采用的冷控装置,马学军带领班组人员和厂家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各模块的功能和验收方法,针对后续运维中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讨论和交流。
“从事变电运行,日积月累才能习得真功夫”,马学军说,在旁人看来,变电运行专业枯燥,但在他看来,变电工作的现场充满趣味,“现场异常处理、复盘处理过程、实时反思分析,就是我们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最好的‘双向奔赴’。”
跟着师傅学、在实践中干,马学军在日积月累间练就了专业技能“火眼金睛”。2023年4月,110千伏天马变电站开展第一套直流系统蓄电池充电机检修,马学军通过分析,指出原有接线方式可能造成失压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优化接线方式的建议。
从刚入行的电力小白到如今的技能专家,马学军也开始带起了徒弟,“学技术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效果。静下心、沉住气、好好学,过程好了结果肯定不会差。”当年师傅对马学军说的话,他也这样告诉自己的徒弟,将工匠精神不断传递。
来源:云南日报
联系电话:0870-2158276
登报作废:0870-3191969
联系邮箱:ztnews@163.com
主办: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承办:昭通日报社;Copyright © 2017-2028 昭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闻爆料、涉未成年人举报、涉毒及有害信息举报:0870-3191933 举报邮箱:ztnews@163.com,涉毒举报,疫情求助
登报作废:0870-3191969,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举报电话:0870-2159980
昭通市“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870-2132590,举报邮箱:305906736@qq.com,举报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市委宣传部(市委大院内)
滇ICP备19003243号-3 ;云南省公安厅备案号:53060203202019;互联网信息新闻许可证编号:53120180014;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云)字第002号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 赵文律师,未经昭通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