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邹富贵:传承的是技艺 不舍的是祖业

 2024-04-23 17:4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巧家县小河镇,是一个背靠乌蒙山,面向牛栏江,依山傍水的小镇,这里有着历史悠久的拖车土司府,有群山叠翠的西部情人谷,还有代代传承的古法造纸。

据考证,西汉时期就造出了麻质纤维纸。后来逐步开始使用各种原材料进行造纸,唐朝时有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时至今日,在小河镇坝统村有七八家仍然保留有按古法工序生产绵纸的小作坊,这也是巧家县仅存不多保留着“活着”的古法造纸作坊。

邹富贵家有五代人从事古法造纸,并以此为生。他从小就跟随祖父、父亲在作坊生活,虽然还没有正式学习,但日复一日地“看”“听”和帮忙打下手,让他基本掌握了古法造纸的技艺。34岁的邹富贵,从出生就寄托着全家人生活富足的美好期许。在他17岁的时候,就已正式步入传承古法造纸的行业,正式跟着父亲学习古法造纸并很快完全掌握制作技艺。那时候,镇上有几十家古法造纸的小作坊,他能清楚地说出哪家作坊的优势和客户群,他的判断来自从小的耳闻目染,来自生活环境的锻炼。

“年轻时,我总是没有耐心,觉得古法造纸是件太苦太累的活计,可现在却靠这个技艺让我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支撑起全家人的生活。”邹富贵是个孝顺有责任感的人,母亲至今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和妻子要照顾孩子还有身有残疾的弟弟,一家三代人齐动手在作坊里靠着古法造纸的技艺换来全家的生活来源。

邹富贵家屋后是一条山沟,溪水长流,山上长满了青翠的竹子,他沿屋檐下,顺山势修建了简易的水泥池子,用作腌池、水捣、清洗、抄纸等工序的制作。

“在制作中,每一道工序都要认真对待,既要讲技术,还要有体力。露天作坊造纸是靠天气营生的,天气晴朗干燥的时候,每天从清晨做到深夜,这样才不荒废一天的活计。”他能精准地看出作为原材料的构树的材质好坏,能恰到好处地掌握每一道工序的开始和结束。

小河镇的古法造纸以绵纸为主,取当地两三年成材的构树为主要原料。邹富贵的造纸作坊里,保留着各种木制、石制的造纸器具和设备,展现在眼前的有大石筒、纸浆槽、压纸台、分纸台等。古法造纸的工序很复杂,需要经过刮白、浸泡、撕碎、卷团、舂捣、打浆、蒸煮、冷却、漂洗、搅散、滑水、抄捞、荡帘、压干、晾晒、撕纸、数纸、打捆等20多道工序,才能造出一张张色泽浆白的绵纸。

“古法造纸工序复杂,其中浸泡、沤发用时最长。构树软化捣碎,加入仙人掌浸泡过的秘方水,就可以进入造纸工序。”邹富贵叙述着这种技艺,保留了最原始、古老的造纸工艺流程和方法。

在浆池前,邹富贵正在浆池里不断地用竹帘抄纸,起纸,浆白色的绵纸就这样一张张堆叠在一起,等着压干水分后晾晒。对于邹富贵来说,尽管一捆100张的绵纸只能卖900元,但这是一家人齐心合力经过20多道工序,需要晾晒7-10天,才能成品的绵纸,这些绵纸传承的是古法造纸的技艺,更是不舍的祖业。

昭通日报记者:陈允琪 文/图/视频

校对:胡远松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标签 >> 传统文化 制造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