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兴产业稳就业 育新风强素养!《中国组织人事报》头版聚焦昭通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

 2024-04-17 19:21  来源:微昭通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4年4月17日头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二《兴产业稳就业 育新风强素养——云南昭通三十五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奔头足》,对昭通市聚焦35.47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突出建基层战斗堡垒、兴产业稳就业促增收、除陋习育新风等重点工作,扎实做好后续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

全文如下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4年04月17日 头版

在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呢噜坪易迁点的纺织服装厂,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裁布、锁边、钉链、熨烫,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在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傍晚时分,广场上儿童追打嬉闹、老人下棋聊天,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行走在昭通的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处处是蓬勃发展的劲头,处处是幸福生活的气息。

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昭通累计搬迁群众8.26万户35.47万人,建成集中安置区(点)373个。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近年来,昭通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兴产业稳就业促增收、除陋习育新风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易地搬迁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稳扎稳打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建支部强堡垒

带领易迁群众共建“新家园”

干净整洁的路面、有序停放的车辆、修剪整齐的植被、各具特色的休闲广场和凉亭绿地……走进卯家湾安置区,优美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而在此之前,安置区内车辆乱停、杂物乱堆、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改变发生在党组织发挥作用后,安置区党支部牵头组织群众代表、物业公司等开会讨论,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我们每月组织网格员、楼栋长、党员、群众等开展2到3次大扫除,引导居民参与到安置区管理和建设中,定期开展楼栋环境卫生大评比,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人人爱护新家园、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鲁甸县砚池街道党工委书记唐亚东说。

为做到群众搬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昭通在全市9个万人以上安置区(点)成立党工委,在鲁甸卯家湾、彝良发界、永善红光3个万人以上安置区设立街道办事处,在30个800人以上安置点成立111个党组织、配备社区干部537名、设置楼栋长918名,将4926名党员入网入格划分到楼层直接联系到户,在易地搬迁安置区(点)形成“社区党支部+网格员+楼栋长+党员+群众”的五级联动、党员先锋引领、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同时,在易地搬迁安置区(点)实施“全科网格红黄绿服务管理”先锋行动,扎实开展日访、周访、月访精准服务易地搬迁群众,以精细化的管理服务引领易地搬迁群众参与到安置区(点)的建设和治理中,着力把安置区(点)打造为管理有序、服务到位、邻里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新家园。

兴产业稳就业

让易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在巧家县老店镇尹武搬迁安置点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基地里,工人忙碌、车辆穿梭,一车车蔬菜装车待发,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我和老伴一边在家带孙子,一边就近在蔬菜基地务工,每年有6万多元的收入。”家住安置点的脱贫户蒲明焕说。在昭通,像蒲明焕一样,依靠产业就业支撑,实现脱贫致富的易地搬迁群众不在少数。
为让易地搬迁群众有收入、能致富,全市在安置区(点)周边建成6万多亩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香葱、李子、花椒、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推动产业发展惠及所有搬迁户,并依托安置区(点)配套建设的5055个蔬菜大棚和2071个食用菌大棚,引导易地搬迁群众通过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租种大棚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固的“双绑”利益联结关系,促进群众增加家庭收入。盘活利用迁出地“三块地”140.81万亩,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保障群众权益收益。
此外,全市积极落实组织外输、公益岗位托底、扶贫车间、配套商铺、产业培育促就业“5个一批”措施,动态更新劳动力台账、返乡清单、就业意愿清单和培训意愿清单“一台账三清单”,在800人以上安置区(点)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30个,“点对点”“门对门”组织化输出12.6万人。在安置区(点)周边建成帮扶车间、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完成商铺招商招租、引进商家,推动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5.69万人。目前全市19.8万易迁劳动力已稳定就业18.29万人、就业率92.37%,实现有劳动力的易迁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育新风强素养

助易迁群众当好“新市民”

“从没想过能过上干净卫生、便利舒适的城市生活。”镇雄裕和社区搬迁安置区群众鲁绍坤感慨地说,从刚搬迁来不适应坐电梯等,到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各样活动,易地搬迁群众逐渐适应了“新市民”的新生活。
面对易地搬迁群众不同的生活习惯、乡风民俗、思想观念,如何让易地搬迁群众尽快适应融入,也是昭通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中的大事。
全市各安置区(点)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思想引领为主线、以文明创建为载体,着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步走”,以易地搬迁群众的思想、行为、生活“三融入”任务清单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易地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更好地熟悉城镇环境、融入城镇生活、共享城镇文明。
在易地搬迁群众中,广泛开展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公共卫生、健康卫生饮食、自觉遵规守法“五个习惯养成专项行动”,组织各类文明素质提升培训2000余场;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定期组织“文明楼栋、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评比表彰活动;在9个万人以上安置区(点)推行文明新风积分制管理,将易地搬迁群众的人居环境整治、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等纳入积分制管理,充分激发群众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情。
如今,35.47万名易地搬迁群众有就业、有收入、有家业,正意气风发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

来源:微昭通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