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4-15 15:564月的巧家天气已经闷热了,清晨的阳光照射在金沙江江面上,江面显得格外宁静。走进距离巧家县城25公里的巧家特殊教育学校,林荫下的金沙奇石上书写着火红的“爱”字,教学楼的一侧一幅双手托起的爱心壁画是一百个“爱”字用不同的书写方式组成的,打造的是“百爱”校园。
熊顺萍是巧家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她2012年调入巧家县特殊教育学校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及多门学科教学等工作,她用奉献与坚守诠释特教的爱。她每天身兼数职,每天不仅要教授学科知识、还要照顾孩子起居、安抚学生情绪……
4月9日,记者走进熊老师的教学班级,看到她面带微笑,正在以温和的语言和熟练的手语教孩子们唱着“凑十歌”,课堂上呈现出一幅温暖、和谐、友爱的画面。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除了发育迟缓,还有听障、自闭症、多重残疾等问题,我们托起的不是娇艳的鲜花,而是受伤的小草。”熊顺萍老师说。
“熊顺萍是一位非常有耐心、有爱心、有亲和力、热情、细心的老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需要个别化教育。从四肢运动的大动作到手、眼等精细的小动作,熊老师都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熊老师是我们的榜样!”罗先敏老师说道。
关爱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爱”的温暖。熊顺萍说,特殊教育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惊天动地,而是在点点滴滴和平平淡淡的日子中度过。老师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还要锻炼学生自我照顾的能力。学生刚进校时大都性情古怪、脾气暴躁、不听话,又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老师要从最基本的吃饭、上厕所、睡觉、洗澡等常识教起,正常孩子两三分钟能学会的东西,残障孩子可能要两三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反复做才能学会。要做好这些工作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信心、细心和恒心,让他们感受“爱”的温暖。老师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甚至比关爱自己的孩子还多,当有孩子生病时,第一时间就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再联系家长,有部分家长在外地务工不能回来照管孩子,老师陪着孩子住院,直到孩子康复出院。
熊老师说,特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就要对每一个孩子建立档案。“学校有一个叫李某某的孩子饮食很特别,没有辣椒就不吃饭,家长也会带一些辣椒过来,老师每天都要专门给这个孩子的碗里准备辣椒他才吃饭。”
张丹老师说:“熊顺萍老师从巧家特殊学校建校就进入特校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从一学生一档案的注重教学过程到上百年上千遍的培植康复,她都耐心、细心,尽最大的可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努力成为特殊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缕微光!”
“特奥足球队”是巧家县特殊教育学校做的很好一项工作,自2017年组队至今,这支队伍多次代表云南省到重庆、武汉、北京等城市参加全国性比赛,并获得了全国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的好成绩。
在学校组建特奥足球队时,熊老师对选入足球队的学生非常关心。起初,有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加足球队,有部分学生也不愿意参加。为了发挥孩子的特长,熊老师和同事们反反复复地做家长和学生的工作才勉强得到了支持。足球训练是比较辛苦的,在训练过程熊老师不停地为学生“打气”,用各种方式去呵护、鼓励他们,学生们才一步一步地训练成功,以致后来多次代表云南队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获奖。“孩子们每次参加比赛取得成绩回来都很开心,都喜欢第一时间和我分享战绩,我倍感欣慰。”熊老师说。
据熊老师介绍说,目前,这批孩子从特校毕业后已经有多名学生在治安管理、汽车美容、建筑等行业上班,能自食其力并为家庭减轻了负担。黄某某是足球队的一员,在学校毕业后在一家洗车店洗车,很认真,动作也比较熟练,学校要召回孩子去参加足球队的比赛,老板都说:“比赛后一定要回到我的店来帮忙,这个孩子做事太认真了。”
回顾多年的特教工作,熊老师说:“在特殊教育学校和孩子们在一起有苦有甜,但更多的是幸福感。特教老师,是用汗水去浇灌受伤幼苗的辛勤园丁,是孩子们成就了我充实的人生。”
昭通日报实习记者:马丽 通讯员:余庆德 文/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