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2024-04-13 08:394月10日,全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旗帜鲜明提出要重点纠治12类问题,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坚决把基层的负担减下来,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找准问题 有的放矢治顽疾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推行“三法三化”,持续整治“十种典型问题”,倡导树立“十种鲜明导向”,推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转作风、提效能,干事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工作成效持续显现。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政绩观错位、办事“推拖绕”、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脚尖上的形式主义”、督检考“虚胖”、“小马拉大车”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
为此,会议有的放矢部署了今年要重点纠治的12类问题:
纠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问题,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纠治文件会议隐形变异问题,确保只减不增。纠治“督检考”多头重复问题,重点解决督查检查“无差别”“叠加式”“走过场”、考核内容指标过于复杂琐碎等。
纠治“脚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重点解决调研集中扎堆、只调不研、层层陪同等,抓好调研统筹。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重点解决过度依赖政务App、网络工作群,要求下载推广、打卡签到等。纠治乡村振兴领域简单化“一刀切”问题,着力解决盲目套用城市化标准,脱离实际搞乡村建设等。纠治社会事务加重教师负担问题,做到清单外事项一律不进校。纠治创建示范活动过多过频问题,解决创建示范活动层层配套、扩大范围等。
纠治节庆论坛展会缺乏实效问题,大幅精简、规范管理、严控经费。纠治招商引资“内卷”问题,做好重要资源的招商谋划和项目布局,引导各地区靠营商环境、综合优势来招商。纠治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重点解决放权不赋能、“滥挂牌”、随意设置“某长制”等。纠治营商环境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会议明确要求,要以务实管用举措,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党员干部作风有新改观,让基层、企业、群众感受到新变化。
紧盯实效 久久为功抓落实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此次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县级,强调了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干什么”“怎么干”。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要按照会议部署,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抓好落实,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临沧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茶德光表示,将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内容,结合清廉云南建设临沧实践以“小”见严纠“四风”“固堤行动”,围绕12个重点纠治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动真碰硬开展靶向纠治,严肃查处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大对典型案例的通报曝光力度,形成有力震慑,切实推动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实见效,让基层干部在各项减负决策部署的落实中得到实惠。
“我们将在抓好‘数字赋能’为基层减负上出实招、见实效。”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指导部部长李波介绍,一方面将完善优化省级部门调研备案电子管理平台,推进省级部门调研事前备案,提高调研统筹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避免扎堆调研、重复调研现象。另一方面,在“云南评议”平台增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反映”模块,倾听基层呼声,回应基层诉求,收集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基层减负。
社会事务加重教师负担,这既是教师希望得到纠治的问题,也是会议部署下气力整治的靶向之一。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冯霞介绍,今年省级部门申报的面向中小学校的实施事项由115项合并减少到8项,清单外省级事项一律不进校,并将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内容,将社会事务进校园列为基层减负工作的专项整治项目,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相关负责人减负“把关”意识和能力。“我们将持续对抽调教师开展专项整治,按时完成清退。对进中小学校省级事项清单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抽查,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让教师专注教书育人。”
“为基层减负是帮助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和提升基层干部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正超表示,将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情况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改进和优化基层党建工作资料,不“以台账论英雄”,建立健全乡镇职责准入、村级牌匾制度准入等机制,持续巩固提升村级活动场所“瘦身提质”行动成果,切实提高减负工作成效。
减负不减担当。思茅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郑海霖说,将结合思茅区2024年“干部能力提升年行动”,坚持会议“合并”、调研“打捆”、考核“瘦身”,突出“减量、增效、激励”的鲜明导向和重点内容,持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促进工作提质增效,并积极从机制上破题,解决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真正形成干的合力,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