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4-12 20:18苦猪河是赤水河的二级支流,归楠木村管护的河段长达3公里。杨敏是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楠木村党总支书记,也是这条河段的河长。
“那时,只觉得门前这条河很脏乱,天气热的时候散发出阵阵臭味。”杨敏并非本地人,1998年她从镇雄嫁到楠木,这时她并未想到会与这条河有什么故事。
直到2021年,杨敏接过楠木村党总支书记的担子,顺理成章地成为村级河长,她便下定决心要护好家门口的这条河。
“开始时一天能清理出4吨垃圾,每次清理完大家身上都是臭的,难度很大。”说起刚开始清理河道时的场景,杨敏记忆深刻。
然而,仅仅靠清理根本保证不了河水的清澈,也无法唤醒村民对苦猪河的保护意识。
楠木村委会位于苦猪河岸,站在村委会广场边就可以俯视河流。直排污水进河、沿河饲养家禽、垃圾随手扔进河……这些是村民在不经意间养成的习惯。“日积月累下,河道内垃圾漂浮、臭味熏天,没人再愿靠近。”杨敏说,“楠木村境内沿线100余户村民的房屋就建在苦猪河边。大家觉得流水带走一切,不仅粪污直排进河,生活污水和垃圾都往河里排、扔。”
“天气热,根本不敢开窗。”说起当时的情况,村民杜锦章连连摇头。
靠村“两委”干部捡拾垃圾始终治标不治本,杨敏提出每月开展一次护河行动,于是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护河行动有序地开展了起来。不仅如此,她还组织村“两委”干部拆除沿河30米内的违规建筑;争取指标,每户建一个无害化化粪池;饲养家禽超过一定数量的农户,要求其改造化粪池,不能直排粪污;升级生猪代养场排污设备,处理过的粪水无偿提供给农户种庄稼;每一位村民都是护河员,依托“1110管护机制”(1个责任单位、1名护河保洁公益性岗位、10户农户)进行常态化治理,将沿河106户村民划为6个管护小组,在6名保洁员的带领下按照时间节点开展护河行动;组织院坝会,开展“敲门行动”,向群众大力宣传加强河道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021年7月1日,《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条例》的出台,让赤水河流域的保护工作上升到了依法治理的高度,也为地方开展河流治理提供了法律遵循。
《条例》开始实施后,杨敏就立即对照学习。“有了《条例》我做起工作来思路更清晰了,碰到什么困难,我总会翻翻《条例》,在里面总能找到答案。”杨敏在治理河流时不再困惑。
楠木村水子坝村民小组有一个砂厂和砖厂,生产会污染水源,但开厂挣的钱是王家的主要生活来源,要拆除,没有任何赔偿,不易。“这两个厂每年要赚一二十万元,拆了我们一家人靠啥子生活?”杨敏跑他家跑了七八次,每次去说得脸红脖子粗,第二天她还是会继续去做工作。
没有别的办法,杨敏天天上门宣传《条例》、讲政策,与他交心谈心,谈赤水河保护的重要性、砖厂和砂厂对河水污染的严重性,帮助他想办法。“王大哥,你会开大车,不开砂厂也饿不到。”最终,王家同意拆除砂厂和砖厂,买了一辆货车,收入也有了保障。
如今,杨敏依然坚持每周巡河一次,每次至少5小时,用脚步丈量“责任田”。“巡河要关注的情况比较多,但现在村民的环保意识强了,工作也顺畅了。目前就是关注管道是否有破损、河道内有没有白色垃圾。”杨敏说,“现在,我家门口这条河清澈见底、岸绿景美,很多人会来游玩,免不了向我们的农户买点副食品和特产,对我们的农户也是一种增收的渠道。”
昭通日报记者:罗丹/文
图片来源于昭通日报图视库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