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4-12 20:32汽车穿过草木葱郁、流水潺潺的赤水源头银厂村,翻过山脊,驶进若隐若现的竹林,绕过两个村庄,在竹林中一路爬坡而上。当我们在一处小屋前停下,没有看到要寻访的吴长明。
“长明,长明!”村民带着我们顺着竹林走下去,一个瘦高男人忽然从竹林中钻出来。“在打竹笋啦?”“没有,今年还舍不得打!”这就是吴长明,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翁家坪村民小组的一个普通农民。一个依靠15亩竹林,在赤水河畔曾经艰难生活,现在一天天日子向好的农民。
在有96户、496人的翁家坪,吴长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早年他也跟随村民外出打工,虽然挣了点小钱,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从小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的他,几年前决定回到家乡,照顾孩子和老人,妻子则留在浙江打工,挣钱供孩子读书。回到家后,刚好赶上村里发展方竹种植,他再三考虑后,第一个接过镇政府免费发放的方竹苗,在自己的15亩山地全种下了方竹。
种下方竹的几年,吴长明依靠着一点积蓄和妻子打工挣钱,扶持几个孩子读书的同时,精心管理竹林。几年过去,竹林长得比人高了,几个孩子也长大成人,3个姑娘后来相继外出务工,成家立业,小女儿今年就读丽江师专,即将毕业,大儿子读大学,小儿子在镇雄读高中,学习成绩很好。
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吴长明,在管理好自己竹林的同时,在村委会当起了勤杂工,干过治安员、水管员等活计。
竹林深处和赤水河边百草丰茂、鲜花盛开。三年前,吴长明在竹林干活,看见山坡上野花盛开,很多蜜蜂在采蜜,他制作了两个简易的蜂箱,收了些蜜蜂,开始养蜜蜂。现在蜜蜂似乎认准了他,成群的蜂群主动钻进制作的蜂窝中,现在已经有10多个蜂箱。每年采蜂蜜的时节,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周围蜜源充足,蜜蜂越来越多,野生蜂蜜质量很好。
“这里到处是山林,竹林和野花都多,蜜蜂来富他家喽!”一村民笑着说。
吴长明找出罐蜂蜜,温水调匀后,给我们端上一杯,蜂蜜水入喉,微甜润滑。吴长明说,他每年收获的蜂蜜,都是被人早早订购一空,收入也有近两万元。“这里生态好,蜜蜂才肯来!”憨厚的他搓着手说。
走进吴长明的竹林,比人还高的竹子随风摇曳。这里种植的都是方竹,有的已经开始冒出嫩嫩的竹笋,吴长明却还是舍不得采摘。“还要再等它长一下!”去年,已种下去5年的方竹实现了丰收,他收入1万多元,今年预计有2万多元的收入。
“群众的‘存款’都在山上,这些竹子就是老百姓的‘绿色银行’!”同行的赤水源副镇长 3月初从镇雄县委办调到基层工作。他说,当年镇雄县在贯彻落实赤水河生态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出发点,广泛发动群众进行生态种植,多方争取了方竹苗,免费向群众发放,有种植条件的地方种了竹子,多的人家有几十亩,少的有几亩。
现在,赤水源镇竹子长得郁郁葱葱了,竹林成了一笔稳定的收入,平时,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竹林管护不需要多少劳动力,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管护即可,每年到打笋子的时候,镇雄很多外出务工的群众,都会相约回家,用个把月的时间,在自家的竹林打竹笋。有的群众可以收入几万元甚至十多万元。平均每户的收入都超过1万元。在小小的翁家坪村民小组,96户群众种植了1200亩方竹,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十分注重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村里有很多在全国名校就读大学的孩子,每年都有孩子考上大学。现在,方竹还没有进入丰产期,每亩收入平均不到3000元,进入丰产期群众收入还将逐渐增加。
“看到竹子不断拔节,越长越高,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吴长明说,不断生长的竹子是他的希望,他和村民守护着赤水河边的翠竹。
因竹而富、因竹而美,翁家坪自然村不断生长的翠竹回馈着群众的守护——2021年,翁家坪自然村成为镇雄县第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点;2022年,翁家坪自然村被评为“云南绿美乡村”!
昭通日报记者:杨明/文 实习记者 兰波/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