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4-10 12:30磅礴壮观的乌蒙山脉,与绵延不绝的赤水河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3月29日,沿着赤水河威信石坎河段的岸边漫步,映入眼帘的是青山如黛、植被繁茂的景象,一河碧波荡漾、顺流而下,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赤水河威信段的旅程始于扎西镇石坎社区的“二龙抢宝”之地,它穿流而过扎西镇的河口村,再流经水田镇的河坝村、水田村、龙洞村和香树村,最终从水田镇香树村的河底静静流出县境。在这里,赤水河迎来了一条重要的支流——威信县扎西镇的石坎河。曾几何时,石坎河上屹立着三座小水电站,石坎电站、两合岩电站和庙坝水电站。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曾经的拦河坝和厂房设备已在2020年全部拆除,河水重新获得了自由,哗哗流淌、奔腾不息。
站在河堤上,威信县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万正旺指着石坎河波涛汹涌的流水深情地说:“这里曾经是庙坝水电站的所在地,如今已种上了樱花树和绿草。小水电站拆除后,河水恢复了自然流态。现在,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石坎河的水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两岸的生态也得到了改善。部分珍稀鱼类因此得以在这里自由生活、繁衍后代。”
大河村58岁的村民罗富勇也见证了这一变化,他感慨地说:“现在随时都能看到河里的鱼群游动,有的重达十多斤。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景象。现在的环境变得整洁卫生,让人心情舒畅。”自从庙坝小水电站拆除和生态修复后,他和乡亲们便经常来这里散步休闲,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庙坝电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它曾以160kw的装机规模为当地带来光明和动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019年12月,庙坝电站被列为退出类电站。2020年6月,拦河坝、引水渠道、发电房、生活用房以及机电设备和输电设备等相继拆除,2021年又争取了中央资金对拆除后的小水电站进行了生态修复。
同样,双河苗族彝族乡赤水河支流苦猪河建成于1976年的凉风洞水电站拦河坝和厂房已经全部拆除,厂区原址种上了竹子和花草,河岸修建了生态河堤,清澈的河水沿河道自然流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虽然不舍,但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按照国家政策,该退出的还是要退出。”凉风洞水电站的负责人杨明义表示,在签订退出补偿协议时,心中百感交集,但还是及时编报了退出拆除方案,按期完成了小水电站设施拆除、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任务,设备拆除的时候,当地水利部门全程参与,细心指导。
万正旺也解释道:“少数早年建设的小水电站,主要为了解决农村缺电问题,规划设计主要考虑经济效益,导致河流出现减脱水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了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赤水河水清、河畅、鱼游、岸绿、景美,小水电站的拆除势在必行。”
为了保护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威信县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把彻底清退小水电站作为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具体行动,全力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威信县紧紧围绕“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工作目标,完善机制保障、强化部门联动,并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在拆除工作正式开始之前,他们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开展了摸底排查和科学评估分类工作,建立了整改台账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对小水电站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结构、设备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制定了详细的拆除方案并确保了拆除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同时为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最终,涉及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的8座小水电站全部完成了拆除任务并实施了生态恢复工程。
随着最后一块砖石的落地,小水电站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然而它的消失并没有带走什么,反而给赤水河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河流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美丽,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今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着,鸟儿在岸边欢快地歌唱着,仿佛在庆祝这场生态保护的胜利。
昭通日报记者:莫娟 文/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