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丨安居乐业龙头山⑤ “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

 2024-03-31 11: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大早,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路的鑫缘超市内没有什么顾客,店主李保学坐在收银台面前,无聊地翻看手机。记者表明来意,想聊聊十年前的鲁甸6.5级地震,李保学没有拒绝。

“好日子都是干出來的!村里最大的改变是村民的干劲更足了,我们一定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把日子过好过红火。”李保学说。

地震发生后李保学家的房屋不同程度垮塌,一直在外打工的他不得不回家重建家园。一切都得重新开始,从过渡安置到搬进新房,他积极乐观,从容面对。十年时间,李保学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无所有到成为一家小型超市的店主,李保学非常满足,他兴奋地说:“这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幸免于难的龙头山人在伤痛中开启了新生活,如今,大家的生活都充满干劲和希望。说起经营超市的经历,李保学说,当时自己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想过挣钱或者是赔本的事情,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就开始干了。店铺地址定在龙泉路,看中的也是这里位于集镇主干道,人流量不小。夫妻俩踏实肯干,经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店铺里每一块地板、每一根螺丝钉他们都自己动手。“自己的店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所有的事情得亲自过一遍才放心。”李保学笑呵呵地说。

交谈中,我们时常被李保学身上那种憨厚乐观的性格所打动。

老百姓收入增加,消费也开始活跃,加上李保学经营有方,超市生意做得十分红火。目前这个超市在龙头山集镇上算是中等偏上的,销售的商品种类也相对丰富,规模并不算大,但是好在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也用真诚留住了很多老顾客,店铺已经实现了良性循环。“这里人流量少,我们能做到现在这个规模还是很不容易。”李保学说。他在街边租下的店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不仅买下了两层楼的店铺还在县城买了房子,一年还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一条畅通的道路,是发展的希望。2020年12月31日,都香高速公路守红段前40公里通车,龙头山镇到昭阳城区只需半个小时。每周李保学都要去昭阳区进货,路畅通了,不仅节约了运输成本还可以抽出时间去照看在县城上学的孩子。“做生意辛苦又琐碎,有时候情绪烦躁在所难免,但是一回到家看到老婆孩子,这些郁闷都会烟消云散。”这个外表朴实的男人说起自己的小家幸福地眼睛都眯起来了。

商品是否堆放整齐有序,有放错位的,必须回归原位。有缺货的,要赶紧从库房里搬出来补上,每天李保学充实而忙碌地经营着自己的小店。即使再忙,社区组织的技能培训他都积极参加,学酒店管理的技能,他融会贯通用到超市的经营上。

在他资金遇到困难时,银行给他无息贷款,鲁甸县商务局的干部还给他送来了收银机。这些点滴关怀和帮扶李保学一直牵挂在心里。龙头山人是懂得感恩的,李保学同样也是。疫情期间,他为武汉捐款,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送去矿泉水和方便面。他说:“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全国人民牵挂着我们,现在我有能力尽一点微薄之力不足挂齿。”

这些年,龙头山镇的发展一步跨越三十年,一幢幢民房,一个个新村,一条条道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无不见证着发展的温度和速度。像李保学一样的受灾群众,如今多数和普通的小镇居民一样,阳光慵懒的午后,他们习惯围坐在街边的方桌边,打牌、下象棋,晒太阳,唠家常。至于龙头山的伤痛,大家都静静安放在心底。现在,他们更看中新的生活。

李保学也有自己的打算,他看中龙头山的旅游产业,下一步准备利用好龙头山集镇上的闲置民房经营一家民宿。由于旅游业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来到龙头山消费的人口太少。多数人依靠种植花椒和出去打工维持生计。如今,更多的居民期待着,当地旅游业能够真正发展起来。

美丽的龙头山镇,正依托朱提银文化、花椒产业,以及宜居、宜游的气候、生态等自然禀赋,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集历史文化、抗震救灾、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重现“千年银都”风采,展示“花椒小镇”活力。

昭通日报记者:莫娟/文   秦勇  谭光吉  苏秀  莫娟  唐龙泉飞/图

校对:胡远松

值班编审:秦勇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秦勇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