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共昭通市委党史研究室
2024-04-01 16:00夏商 今县境域属梁州、雍州之地。西周,属屈流大雄甸(今镇雄)地。
秦 属夜郎国地(一说归蜀郡)。
汉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治今遵义,后迁宜宾),犍为郡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隶属益州管辖。今威信县境域属犍为郡南广县(今镇雄、彝良、威信全境及四川高县、珙县、筠连、兴文部分地方)。东汉由犍为属国都尉管理,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隶朱提郡(治今昭阳区)。蜀汉后主延熙十年(247年)隶南广郡南广县。蜀汉延熙十九年,废南广郡后改隶朱提郡南广县。
西晋 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境域为朱提郡南秦县地,由益州改隶宁州。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隶宁州南广郡。
东晋 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复隶朱提郡。晋成帝咸和八年(333年),复隶南广郡。南朝宋代为朱提郡南秦县地。
隋 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境域属协州(辖今彝良、镇雄、威信一带),治今镇雄县地。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属南宁州开边县。
唐 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协州,与今镇雄县同属东安县,隶剑南道戎州都督府(治今宜宾市)。
宋 境域初为叙州(治今宜宾市)羁縻之地。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为西南番部大巡检司易溪部地。
元 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境域属芒部路军民总管府强州,隶云南行中书省乌蒙宣慰司。元至元二十四年,境域属云南行中书省乌撒乌蒙宣慰司芒部路军民总管府易溪部。
明 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境域属芒部卫指挥使司(旋即改设芒部府)。明太祖洪武十六年正月,改隶四川布政司。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废益良州、强州,改芒部府为芒部军民府,辖阿头、易娘、易溪3部。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改芒部军民府为镇雄军民府(治今镇雄县城),设流官,置怀德、归化、威信(治今三桃乡新街村)、安靖(或安静,治今旧城办事处)4长官司,旋即恢复土官。
清 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镇雄府改隶云南省。雍正六年,降镇雄府为州,隶昭通府。同时,在原威信长官司、安靖长官司的基础上置镇雄州分防威信分州(治长官司,今旧城镇),设威信分州州判协助知州就近管理相关事务。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升镇雄州为云南省直隶州。
民国2年(1913年) 改设威信行政区,仍隶属镇雄县。民国10年,威信行政公署由长官司移驻扎西。民国21年,设威信设治局。民国23年9月,设威信县,以扎西为县城,直隶云南省政府。民国32年,威信县隶属云南省第一区(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 于1950年7月17日建立威信县人民政府,隶属云南省昭通专区专员公署(后改称昭通地区行政公署)。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威信县仍隶属昭通市至今。威信县地处东经104°41′—105°18′、北纬27°42’30′—28°07′。“威信”因设威信长官司而得名,取“声威信誉”“宣威立信于民”之意。县境南接镇雄县,西连彝良县,北毗四川省筠连县、珙县、兴文县,东邻四川省叙永县并与贵州省毕节市隔赤水河相望,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总面积1397.64 平方千米。地势中部高、南部和北部低,最低海拔罗布河出境处480米,最高海拔杨龙塆梁子1902米。2019年,全县辖扎西、水田、旧城、罗布、麟凤、长安、庙沟7个镇和双河(苗族彝族)、高田、三桃3个乡,总人口451678人。
来源:中共昭通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