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共昭通市委党史研究室
2024-04-01 11:00夏商 今县境域属梁(州)、雍(州)。
西汉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南广县(今镇雄、彝良、威信全境及四川高县、珙县、筠连、兴文部分地方),隶属益州犍为郡。东汉,南广隶犍为属国。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蜀,改属朱提郡。遣安远将军邓方为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设南昌(今镇雄境),曾置为南昌县。蜀汉延熙元年(238年),置南广郡,辖南广、临利、常迁、新兴4县,南广为郡治。晋建武元年(304年),改南广郡为县,属宁州朱提郡。永嘉五年(311年),分朱提郡设南广郡,隶属宁州。南北朝,仍其旧制。
隋 开皇四年(584年),改南广郡设协州。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废协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协州,隶属剑南道戎州都督府。辖东安(今镇雄,威信)、西安(今彝良)、湖津(今大关、盐津、绥江),治设东安。唐南诏时,因乌蒙后裔阿统与其子芒部同居于此,芒部子孙遂繁衍强大,又以其祖名号此地为芒部部,属拓东节度所辖。
宋 大理国时期,仍称芒部,为叙州(今宜宾)羁縻之地。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西南番部都大巡检司。元至元十年(1273年),置芒部路军民总管府,隶云南诸路行中书省。辖益良州(今彝良)、强州(今彝良东北及威信一带)。元至元二十四年,改属乌撒乌蒙宣慰司。辖阿头(今赫章)、易溪(今威信)、易娘(今彝良)3部。
明 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设芒部卫指挥使司,旋改设芒部府,隶云南布政司。明洪武十六年正月,改隶四川布政司。辖益良州、强州。明洪武十七年五月,废强州,升芒部为军民府,辖阿头,易溪、易娘3部。稍后,改阿头为阿都府。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设白水江簸酬长官司(彝良果酬坝)。明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改芒部军民府为镇雄军民府,分所属彝良、母享,落角利之地为怀德(今牛场却佐)、威信(今母享)、归化(今彝良),安静(今威信)4长官司。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改称镇雄府。
清 雍正五年(1727年),镇雄府改隶云南,属迤东道。清雍正六年,降府为州,属昭通府,辖彝良州同,威信州判、母享巡检。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增设牛街知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升为直隶州,同年改彝良州同为县,仍隶镇雄州。
民国元年(1912年) 设母享分治委员。民国2年,改直隶州为县,隶滇东道。同时,设威信行政区于长官司。民国6年2月,改母享分治委员为县佐,于民国14年7月撤销。民国21年,改威信行政区为设治局。民国23年,改威信设治局为威信县。民国24年,改母享县佐为母享厅。民国32年,镇雄县隶属云南省第一区(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 于1950年4月17日建立镇雄县人民政府,隶属云南省昭通专区专员公署(后改称昭通地区行政公署)。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镇雄县仍隶属昭通市至今。镇雄县地处东经104°18′—105°19′、北纬27°17′—27°50′。“镇雄”因境内多雄关要塞,其治所为一方重镇,援引古为“屈流之大雄甸”之“大雄”,改芒布部为镇雄,有扬朝廷威势及镇守大雄之双重含义。县境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四川叙永县相邻,南连贵州毕节市、赫章县,西毗彝良县,北抵威信县,总面积3696平方千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低海拔罗坎桐坪大滩630米,最高海拔以萨戛麻山顶2416米。2019年,全县辖泼机、中屯、黑树、母享、坡头、大湾、以勒、塘房、赤水源、芒部、雨河、木卓、罗坎、盐源、牛场、五德、坪上、以古、碗厂、场坝20个镇和鱼洞、花朗、林口(彝族苗族)、果珠(彝族)、尖山、杉树、花山7个乡及乌峰、旧府、南台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68.12万人。
来源:中共昭通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