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3-17 17:21“荣誉越多,责任越大。”“一个人富不叫富,要全村的人都能富那才叫富。”巧家县大寨镇小寨村“70后”的杨洪贵在获得多项省、市、县级表彰荣誉后,今年再摘“桂冠”——获评云南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个人,面对记者采访,他如此感叹。
身为党员的杨洪贵给人的印象是做事稳重、不张扬,善言谈、不浮夸,有敢想、敢干的蛮劲,又有勤学好问、肯钻研的韧劲,与人交往总是笑脸相迎。经过打工的磨炼,知识的积累,创业的沉淀,已成为一个典型的乡村复合型人才,当地村民惯称他为“杨氏卤菜”“金丝枣王”。
“杨氏卤菜”香飘四溢
杨洪贵出身农村,从小家境贫寒。1995年,他19岁中学毕业,便只身去到昆明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人工校正望远镜,收入微薄,除去每个月必需的开支,工资所剩无几,成为城市“月光族”。
初出茅庐,生活尽管万般艰难,但杨洪贵保持上进,乘风破浪。偶然间,他从电视上,看到中国著名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柳传志与联想集团的励志事迹报道,深受启发。“我也可以找一份自己擅长的事情来做,改变现在的窘境。”他暗自思量。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打工之余,他开始在昆明的大街小巷摆摊卖米线、炸洋芋为生。
日月如梭,年华匆匆。杨洪贵的父亲年岁已高,需要照料,他于2009年回到了老家大寨镇,与郑金莲结了婚。由于没有其他手艺,他便在大寨中学门口租了门面,继续重操旧业,摆摊卖炸洋芋等小吃。学校周边的群众看到只需简单操作,成本还低的炸洋芋生意也可以赚钱,就纷纷效仿他,开始摆摊,在家门口就实现自主创业。
杨洪贵追求上进,不甘安于现状,不断对自己提出高要求。2010年,杨洪贵换思路、“换赛道”,开始研究、进军卤鸭市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卤鸭却不像炸洋芋那样简单,得讲究一定的烹饪技术。为此,杨洪贵专门跑到重庆去学卤制菜品技术。
经过一个星期的钻研学习,杨洪贵自认为学到了“核心技术”,便回到大寨镇开始实操卤鸭。可折腾了半天,他还是没有做出能让顾客满意的味道。
求知若渴的他,直接把重庆的卤菜师傅请到家中,虚心请教。他的做法虽显鲁莽,但通过师傅手把手的悉心指导,加之他勤学好问,最终掌握了卤鸭技术的要领和“精髓”。也许是他勤学好思、坚毅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师傅,也许是贫穷的家境触动了师傅的心弦,师傅不但拒收他给的1000元辛苦费,还鼓励他勇攀高峰,开启人生辉煌。这让杨洪贵对师傅感激不尽,他下定决心,拿出恒心,开了门店,拉着烤鸭设备进市场、入乡村,响亮地打出“杨氏卤菜”招牌。他矢志不渝地把顾客的满意作为自己服务的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
有志者,事竟成。杨洪贵的卤菜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一个月下来常常会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他还邀约妹夫和侄女一起做卤菜,全家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金丝小枣漫山遍野
繁忙之余,杨洪贵看到村里年轻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造成大量土地撂荒。而留守的乡亲长年维持传统的种养业,一年到头,收入是微乎其微。他心里感到无比悲痛心酸和忐忑不安。他试图靠自己势单力薄的力量,带动全村群众找出路、谋发展、创市场,决心改变小寨村世代贫穷的现状。
偶然间,他从电视《致富经》节目里了解到国家支持创建农民合作社。于是,他谋生创办农民合作社想法。他急切地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郑金莲,妻子有些沉默不解。“现在咱们的生意是不错,一天赚个两三百元没有问题,可你想过没有,一个人富不叫富,要全村的人都能富那才叫富。”
杨洪贵始终不服输的倔强精神感动了妻子,妻子答应了他的想法,并用实际行动支持他创业。
穷则思变,誓把荒山变金山。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杨洪贵说干就干、雷厉风行,2014年9月,杨洪贵拿着为数不多的积蓄,出资20万元成立了巧家县洪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实施金丝小枣种植项目。
2015年1月,他和妻子骑着摩托车到昆明市东川区考察金丝小枣,并购买了800株枣苗回家,并动员亲朋好友栽种。
回忆起艰辛种植的过程,杨洪贵历历在目。他为探索金丝小枣种植在当地的适应性,他一背篓一背篓地把农家肥背到枣林地,直至磨破双肩;他耗时两个多月,一锄一锄地把杂草丛生的荒山硬是挖成了良田。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没有枣类水果的种植经验,第二年开春,枣苗就死了一半。几万元钱一下子打了水漂,杨洪贵一筹莫展,心像被刀子扎了一样难受。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杨洪贵没有被眼前的失败击倒,对失败进行分析、总结,找到病因,再次邀请技术员实地指导,积极开展“救苗”行动。他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入手,覆盖薄膜以保抗旱,当年枣苗的成活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
当然,只有苗木成活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当年即将收获的枣子又得了白粉粉、锈病。大颗大颗的枣子从树上掉落下来,经济损失达10余万元,那是杨洪贵刻骨铭心的痛。
天无绝人之路,地有好生之德。恰巧时值巧家县举办创业培训班,杨洪贵毅然报名参加挂果培育技术学习,掌握了种植金丝小枣的奥秘,这才让他的枣子种植迎来转机。
2018年,合作社年产金丝小枣近9000公斤,市值近20万元。更可喜的是小寨村8户群众入股加入了合作社,这让合作社有了更多的发展动能,实现统一良种供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营销。
杨洪贵还为合作社种植的金丝小枣取了一个既浪漫又好听的名字——“‘枣’想和你在一起”,每年都在七夕节这天开始采摘。为把金丝小枣打造成当地特色亮点农业品牌,合作社注册了“云巧果”“鲜优田园”等商标,他还精心设计了品牌包装盒,方便运输。
每年七夕节开始,都有很多外地客户通过网络向他订购金丝小枣,还有很多游客慕名前往采摘。看到一串串金黄金黄粒大果满的枣子挂满树枝,布满山坡,惹人喜爱,掰开一颗半干的小枣,足见缕缕金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杨洪贵当年的汗水和泪水化作今天的喜悦。他笑了,只是笑声中少了曾经的苦涩,多了自豪与希望。
杨洪贵创办的巧家县洪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荣获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称号。2021年,杨洪贵个人被评选为昭通市第五届劳动模范。2024年2月,获评云南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个人。
多元发展“椒”富乡亲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推动合作社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杨洪贵不断拓宽思路,多元化开展花椒、枇杷、砂仁等作物种植。
在花椒种植上,合作社引进了重庆市江津区矮化密植技术,种植的花椒不仅品质优良,产量也比传统种植更高。借助产业振兴扶持项目东风,杨洪贵在小寨村成立了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配置了花椒加工厂、配套水池管网等基础设施。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冷链物流配送+零售+互联网”的运行模式,效益日臻完善。合作社负责收购、加工、销售和技术推广,农户负责种植、采摘及日常管护,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也让群众腰包真正地“鼓了起来”。
“我在合作社打工,既可以挣钱又可以照顾好家里,我非常喜欢。”小寨村大山村民小组群众张丛美乐呵呵地说道。
荒坡田园变芳香果园,贫困农民变幸福股民。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公司挂联,带动小寨村136户农户增收,其中就有48户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洪贵带领村民致富的梦想正在实现。
杨洪贵仅是昭通成百上千不服输、不屈服,越重山、跨峻岭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一个缩影。正是有了他们,在乌蒙山大地上,一个个产业兴旺、规模发展、乡村振兴的村落正在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昭通日报记者:彭念敏 陈忠华 文/图/视频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