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3-17 10:04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关乎“国之大者”。“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一老一小”既是发展中的痛点,又是发展中的重点。
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既关乎社会发展的韧性,也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昭通市及时回应民生关切,多点多面开展好关爱“一老一小”工作,为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这是让人动情的一幕——
3月5日,走进昭阳区太平街道祥和家园社区,宣传栏下展示的一组照片让人动容,照片是社区开展活动时一幕幕暖心的瞬间。其中,一张照片里一位老大爷手拿牛奶,面带笑容,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镜头。那神采,一下子就让人对老无所忧有了憧憬。
聚焦“一老一小” 基层治理有情有爱
以传统尊老爱幼中华文化为底蕴,祥和家园社区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老年人“五助”活动,为辖区老年人上门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服务,将关爱老人的行动送到家中。此外,老年助学等活动也在社区广泛开展。
在祥和家园社区便民服务站2楼一角,社区儿童的一些绘画作品被整齐有序地陈列在书架上,旁边便是书籍阅读区。在这里还设置有手工区、娱乐区等。“聚焦‘一老一小’关爱行动人人有责,我们经常组织群众开展各类文娱活动,让大家达成‘安居乐业显祥和 和谐平安美家园’的共识。”祥和家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发放爱心物资。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工作坚决不能松劲。祥和家园社区被评为云南省“五个一批”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社区在聚焦“一老一小”关爱行动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及归属感。
聚焦“一老一小”实践,让基层治理更加有情有爱。通过开展“一老一小”关爱行动,基层治理更有温度,社会新风得到充分弘扬,居民凝聚力更强,社区更加和谐。
这一点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3月5日开展的“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中,祥和家园社区居民早早地就聚集在祥和家园社区便民服务站门口,了解各种知识、观看文艺表演、参与各项活动。
77岁的李登伟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免费的血压检测。“在正常范围内,希望社区多举办这样的活动,社区对我们老年人很关爱、服务很热情。”李登伟笑着说。
这是让人澎湃的一幕——
“截至2023年11月底,昭通市有实名注册志愿者80.1万人,累计服务时长1645万小时,有注册志愿队伍4668支,有注册志愿服务项目32957个。”这是一组令人澎湃的数据,志愿者从“小家”迅速发展为“大家”。
聚焦“一老一小” 志愿服务有声有色
如何把关爱、守护“一老一小”工作做实做细?不断壮大的志愿服务队伍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近年来,昭通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及各部门志愿服务队,组织发动广大志愿者和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截至2023年11月底,昭通以全市156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要阵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建+志愿”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同时,昭通建立了志愿服务项目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志愿服务交流活动,指导57个志愿项目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建立志愿服务记录机制,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全市建成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801个。
全市还积极组织了“5·8人道公益日”“9·9公益日”“昭通志愿”项目筹款;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机构建设,于2022年11月设立昭通市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作为昭通志愿服务工作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全市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指导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逐步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志愿+‘一老一小’”有机结合,为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有声有色。昭通市广泛动员各级志愿队伍,结合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指南,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结合“我们的节日”“传承优良家风家教”“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紧扣元旦、春节、端午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了一批群众所需、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一老一小”关爱活动。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8+N”志愿服务,发布15项志愿服务活动,覆盖中小学生、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提供宣传宣讲、科技普法、卫生保健等13类服务;2023年一季度,全市举办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00余场次,发动志愿者20余万人次,累计服务群众110余万人次,形成了浓厚的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社会氛围。
如今,昭通市秋城志愿服务中心、昭通环保志愿者协会、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银耀乌蒙、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等志愿队伍深入人心,“爱心爸妈”、“乌蒙银发大讲堂”、“传声筒”理论宣讲、“光影与微笑”、“乐龄”农村居家养老等志愿服务项目深受群众好评。
昭通市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有力促进了“一老一小”工作的开展,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这是让人踏实的一幕——
“324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1402个儿童之家投入使用,70家社会工作机构、志愿组织、慈善组织登记注册。”“链接慈善资金1500余万元,常态化服务‘一老一小’21.6万人次”……为了守护好“一老一小”,全市积极织密关心关爱“一老一小”保障网,不让一人“掉队”。这样的保障网让群众看着踏实、心里放心。
聚焦“一老一小” 保障工作高质高效
近年来,昭通市民政局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链接社会慈善资源,织密关心关爱“一老一小”保障网。
全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成150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402个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点,培育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1万人,持证社会工作者1380人,社会工作督导人才22人。充分发挥了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联动作用,以高质量服务困难群众、关爱“一老一小”等推动昭通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昭阳区社会工作协会于2021年6月7日在昭阳区民政局注册成立,目前共有249名社工,分别派驻到昭阳区所辖的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服务工作。
开展政策宣传。
协会自成立以来,承接了昭阳区民政局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公益组织进社区结对服务等,为“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民政救助对象以及其他困难群众提供政策宣传、物质帮扶、陪伴服务、思想引领、资源链接等服务。
10岁的小杰(化名),父亲死亡,母亲多重残疾,爷爷、奶奶年老体弱多病。母亲无抚养照顾孩子的能力,小杰还有一个7岁的妹妹、一个4岁的弟弟。
小杰一家的家庭经济仅来源于农村低保、母亲残疾人两项补贴。社工通过帮助小杰一家申请民政救助政策,将小杰及弟弟、妹妹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让小杰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保障。
“这帮年轻的小娃娃,他们来到我们麟凤敬老院,增加了一份爱,我们很感谢,希望他们经常来走动。”
在威信县麟凤敬老院,老年人王强苍乐呵呵地夸赞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对他们开展的“温情共传递·浓情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非常满意。
聚焦“一老一小” 汇聚全民参与动能
目前,国家关于关爱“一老一小”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正在不断完善,相关的市场也在不断成熟,这些都为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志愿者在宣讲政策。
志愿者黄蓉参加过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她是一名昭通学院大二学生,来自威信县。“希望你永远都不要用到这个知识。”在参与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时,她为一位老人宣传完预防小儿烫伤的知识后,贴心地送上祝福。
“志愿活动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在黄蓉眼里志愿服务活动十分有意义。黄蓉称,参与关爱“一老一小”服务,不仅仅是开展志愿活动、公益活动,更是中国人“温、良、恭、俭、让”传统美德的体现,也与全市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树立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之风相契合。
思想上有意识,行动上才能抓落实。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工作,既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群团组织积极作为,家庭发挥基础性作用,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企业也逐步加入“一老一小”的服务中。
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活动。
当前,昭通正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要答好“一老一小”这道民生答卷,需要凝聚起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识,汇聚“一老一小”工作强大动能,建立更加完善的养老托育政策体系,扩大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人才培养与输送,全面解决“一老一小”难题,共同绘就“朝夕美好”的温暖画卷。
昭通日报记者:苏 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