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人民日报》关注苏永忠代表:扛实源头责任 推进赤水河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4-03-08 13:04  来源:微昭通

2024年3月8日,《人民日报》第13版“集众智 求共识”栏目刊发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关于昭通推进赤水河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建议的报道

全文如下

《 人民日报 》( 2024年3月8日 第 13 版)

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对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意义特殊。昭通市扛实源头责任,因地制宜系统施治,推进赤水河流域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要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挖掘赤水河红色文化和绿色山水旅游资源,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苏永忠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
人民法院要用心用情审理每一起案件,以高质量司法保障民生福祉。不断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依法惩治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犯罪,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强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同时,要“抓前端、治未病”,用好司法建议,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及时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发挥司法教育、评价、指引、规范作用。
——黄海龙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时代机遇,凸显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建议制定地方高水平大学整体性提升国家规划;赋予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博士点申报及国家级平台建设上一定的自主权和通道;鼓励地方高水平大学在相关入选学科建设上建立发展特区,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育等方面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蔡荣根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
高校强化有组织科研,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有着重要意义。建议高校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建立校级层面的有组织的科研工作指挥机制,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从基础研究突破到产业化应用的转移转化速度。同时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研评价导向,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重大任务攻关。
——张晓宏代表(苏州大学党委书记)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要更加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近年来,盐城市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坚持全链条保护、全要素发力、全市域提升,加快形成与现代化要求相匹配、滨海性特征相协调、城市品质相适应的空间格局。
——周斌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委书记)
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服务业与教育培训、家政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上下游产业配套;完善银发经济标准体系,提升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医养护理人才;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打造老年宜居环境。
——杨军代表(湖北省咸宁市市长)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乐山市是四川晶硅光伏产业的主要聚集地。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晶硅光伏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指导意见,在宏观调控产能和产业布局中,按生产工艺、技术指标先进性进行区分。同时,在产业布局、创新平台、电力政策等方面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陈光浩代表(四川省乐山市市长)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人民法院要深入践行严格司法、能动司法理念,用足用好惩罚性赔偿制度,全面释放司法保护对创新创造的激励推动效能。聚焦前沿、突出重点,瞄准高科技高质量高潜力,切实加强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全力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巩富文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只有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才能突破“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布局重点领域的材料研究与应用,联合其他科创平台进行专项攻坚。要加快建设国家级的重大创新平台和人才中心,发挥好人才集聚效应。要持续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领域的政策、资金与人才支持,探索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齐涛代表(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体制机制亟待健全。要进一步研究出台系列鼓励战略性矿产勘查投入的保障性举措,探索建立战略性矿产勘查投入折抵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具体管理办法,设立地质勘查专项贴息贷款等。同时推动建立专门风险勘查基金,出台税收加计扣除等鼓励性财税政策。
——卢进委员(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侨团、华媒、华校在国际传播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要加强组织引导工作,充分发挥侨团、华媒、华校的作用。聚合侨团力量,拓宽内容来源渠道,丰富优质内容供给;技术赋能华媒,搭建精准传播渠道,从技术共建、内容共创等方面下功夫;助力华校转型,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帮助海外华校向线上线下一体的数字化国际化教育平台转型升级。
——吕涛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度国际》制片人) 
数字媒介技术极大提升了艺术的传播推广,拓展了观众群体,产生良好社会影响。在用好既有传播渠道的同时,专业文艺院团要主动拥抱互联网,秉持开放包容心态,精心挑选名家名作,研究当代审美需求和传播规律,在网络视听阵地奏响传统艺术之声、展示传统艺术之美。
——姜克美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胡琴演奏家)

来源:微昭通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