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3-08 11:41“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二月的威信,阴雨连绵,云雾缭绕。在云南扎西干部学院,眉眼弯弯、齐肩长发的陈瑶唱着婉转动听的《长征歌》,令人沉浸其中。
陈瑶是云南扎西干部学院培训部的一名“80后”教师,目前主要从事故事党课、现场教学、激情教学等工作。作为学院成立后的第一批教师,从最初的青涩懵懂到如今的游刃有余,她始终坚守初心,与“年轻”的云南扎西干部学院一起讲好“扎西会议”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2023年12月,陈瑶参加市委组织部举办的故事党课比赛。受访者供图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陈瑶熟悉扎西老街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在她儿时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白天与姐姐一起去秘密“宝地”——“扎西会议”会址,当时的“扎西会议”会址还未开放,她和姐姐只能隔着窗户,伸着小脑袋看着红军使用过的电话机、马灯等老物件,傍晚则围坐在外公身边,听他讲述红军长征过扎西的历史。“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威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一段段历史、一个个英烈故事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一颗炙热的火种深深埋藏在心中,默默等待时机,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机会总会来临。2013年10月,扎西干部学院(后更名为云南扎西干部学院)正式成立。同年12月,当时还是小学教师的陈瑶考到扎西干部学院,成为学院的第一批教师,负责向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现场教学。“从小在扎西老街长大,我对‘扎西会议’这段历史很有亲切感,但是在书本上却只有短短几句话,我想把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了解‘扎西会议’。”谈及报考初心时,陈瑶说道。
“现场教学最关键的是让学员置身于历史场景氛围中,引导学员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峥嵘岁月,感受红色文化,领悟红色精神。”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陈瑶不断加强资料收集整理,做好历史背景研究,并把这些内容充实到工作中。“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对历史人物的熟悉,可以把自己全身心融入到场景中,再用我们的真情、语言,把‘扎西会议’的故事经历娓娓道来,让学员沉浸式体验历史,系统了解红军长征经过扎西的史实和‘扎西会议’的精神实质,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陈瑶说。
“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关于内容创新。”基本史实就摆在这里,如何深入挖掘史实背后的故事,让学员耳目一新?这是陈瑶与同事在工作中经常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也是云南扎西干部学院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我们一方面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精品课程,开发利用‘扎西会议’会址等现场教学点,让革命旧址遗迹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室’;另一方面收集整理研究革命文物文献,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材’,走访英烈后代与时代楷模,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师’;此外,我们还对现场教学点讲解词、红色家书、故事党课全面提质更新,深挖一张照片、一件文物、一份家书背后的故事,更好触动学员心灵。”陈瑶介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训效果从学员写下的心得体会中可窥见一二,有的学员还结合自己所思所感创作诗歌。“走过最烂的路,吃过最难的苦。穿过最破的衣,追求最真的理。迎来最牛起点,铸就最新辉煌。塑造最红名片,照耀最久光芒。”昭通市司法局工作人员蔡国军参加培训后写下了《咏红色扎西》。
从2013年到现在,陈瑶亲眼见证了云南扎西干部学院的成长,也目睹了学院发生的变化。“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场教学点不断增加,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培训也从原来的每年几十期到现在的几百期,培训人数从原来的千余人到现在的万余人,培训学员从全市扩展到全省和全国。”陈瑶满是感叹。
目前,云南扎西干部学院在教学中逐步探索形成了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红色家书、故事党课、访谈教学等“九个一”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2022年,学院通过中央组织部办学质量评估,成为全国72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截至目前,累计承接各级各类培训1180期6.6万人。2023年培训242期12450人次,创建院以来培训班次新高。
“我们会一如既往充分利用独特的教学资源、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用独特的视角对干部进行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为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作出积极的努力。”陈瑶说。
昭通日报记者:文泽梅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