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长江文脉看今朝!长江流域13省区市媒体联动 全国人大代表、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说……

 2024-03-06 15:55  来源:微昭通

长江文脉看今朝 长江流域十三个省区市主流媒体特别联动

江源碑——黄鹤楼——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6380公里奔腾、5400多米跌宕,长江横贯中国,成为孕育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也滋养出绚烂无比的文明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2023年7月,《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公布。当年10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湖北召开,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抢抓历史机遇,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诗中的长江”正走向现实。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长江全流域13个省区市主流媒体推出大型主题策划《长江文脉看今朝》,探访各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展,采访代表委员相关建言,讲述长江文明故事与文脉传承。

【滇黔文化】

山水承载记忆

古城蓄势待发

昭通位于滇东北和乌蒙山区腹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古“南丝绸之路”要冲,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是云南三大文化发祥地之一。
漫步云南昭通古城,民居、门楼与街巷,无不透出古城风韵。国学大师姜亮夫故居、云南工商巨擘李耀庭家庙、广东会馆、迟家大院等保护文物与遗址,或在开放共享中发光,或在修缮保护中生辉。“共赴国难”雕塑记载着数千名昭通儿女英勇抗战、壮烈牺牲的故事,传承着直抵人心的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
云南初步确定长江第一湾集中展示带等10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致力于深入发掘长江流域(云南段)区域文化的精神内涵,保护长江流域上游重要的文化景观。其中,昭通市以昭通古城提档升级建设为抓手,全力加强文物修缮保护,着力环境整治提质、文化培根铸魂,让历尽沧桑的昭通古城迎来美丽蝶变。
近两年来,昭通加强辖区长江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长江文化传承弘扬与旅游资源开发融合,紧紧围绕“一城”(昭通古城保护)、“一山”(昭阳区环大山包旅游)、“一址”(扎西会议旧址红色文化旅游)、“一江”(沿金沙江高峡平湖旅游)、“一道”(盐津县豆沙关五尺道旅游)进行谋划实施,形成文旅产业集群,并与已初见雏形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进行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说:“推进高水平保护,既是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昭通境内流域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他建议,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不断挖掘赤水河红色文化和绿色山水旅游资源,统筹推进当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川滇黔三省交界的大娄山脉中,一条红绸子般的河流在海拔1500米至2000米之间蜿蜒向北流去,这就是赤水河。红军四渡赤水之战,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里还诞生了中国最集中的酱香型白酒,所以赤水河又被誉为“美酒河”。
赤水河畔串起古今文化,传承红色记忆,感受千年酒香。
沿着长江看贵州,这里藏着多彩的惊喜。据近期有关会议,“健全完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保护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项目落实”是贵州省2024年文旅工作重点内容之一。期待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的建设带来更多惊喜。

【羌藏文化】

中华民族同源共流

绘就千年历史长卷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屏障,西藏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展示西藏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搭建了平台。”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拉琼对记者说。
“仅从长江源头河流的名称来看,便折射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印记。”那曲市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主任嘎玛贡加介绍。长江源的正源河流叫沱沱河,这是蒙语称呼,藏语叫玛曲,汉语叫通天河,可见长江源也是各民族互动往来的重要区域。
中华民族同源共流。长江源头区域成为连接雪域高原与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北方草原的桥梁纽带。青海作为长江源头省份,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域。近年来,青海省积极挖掘、传承和保护长江源头文化,引导省内各地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生态旅游发展、古村落保护等有机结合,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结合起来,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家乡的天更蓝了、草原更绿了、湖泊更清了。”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党委书记仁青扎西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玛多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碧波荡漾的千湖美景得以再现,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藏狐、白唇鹿、野牦牛、黑颈鹤也频频出现。”

【巴蜀文化】

传承无数“活化石”

长江故事生生不息

到长江边喂鱼,是四川省宜宾市最时尚的休闲方式之一。3月3日,宜宾市翠屏区合江门地标广场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把馒头屑抛向长江,引得成群的鱼儿争抢,长江里的野生鱼被宠成了“观赏鱼”。
金沙江、岷江、长江在此交汇。长江至此始称“长江”,宜宾因此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守护着长江的自然与人文,一代又一代传承着长江无数的“活化石”,长江故事生生不息。长江两岸“古”与“新”的交融,支撑着三江交汇之城蓬勃发展,守护着一江清水滚滚东流。
为延续长江文脉,四川不断提升长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宜宾也在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强力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
“一江清水酿造五粮美酒,千年古城传承火辣燃面。山江汇合处,千年古戎州。鸟翔鱼跃迎八方嘉宾,大美长江,安和福地,绿色江之头,此地最宜宾。”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宜宾市江安县仁和镇鹿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敏对家乡宜宾的推介。她期待,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能让在宜宾交相辉映的长江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持续传承和发扬。
从空中俯瞰,位于长江重庆忠县段的皇华岛宛若心形。
作为首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重点项目之一,忠县启动了集考古发掘、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目前,一期已经建成开放,二期进入论证阶段。包括该园在内,重庆正按照“一园多点”模式,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
“和很多重庆人一样,我是在长江边长大的,对这条河非常有感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冉冉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展示的主体是文化,公园的实体空间要体现开放性、开敞性和共享性。循惯例可按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等主体功能区进行规划,以体现保护、展示、传承、利用的平衡。

【荆楚文化】

干线径流最长省份

孕育长江文化杰出代表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干线径流最长的省份。长江万古奔流,孕育出浪漫奔放、兼收并蓄、绚丽多彩的荆楚文化,使其成为长江文化的杰出代表。
目前,“争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建设长江博物馆”被列为湖北重大文化工程。长江博物馆项目选址武昌江滩月亮湾,屈原文化公园、南水北调中线水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开工建设,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屈家岭等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明楚王墓等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建成开放。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一个公共文化载体,应该让每个人把长江放在心里。从三江源通天河到入海口,通过这个公园,让每个人,特别是长江流域两岸的群众,对平时习以为常的东西,重新激发起热爱和珍惜。”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熊召政说,“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的伟大,首先在于黄河、长江这两个母亲河的伟大,她们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我们很有幸有长江这样一个故乡,保护好、建设好这个故乡,把故乡的史诗一代代传唱下去,是我们每一个长江儿女应该做的事情。”
熊召政表示,生态是长江的血液,文化是长江的灵魂。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对长江文化、生态文明、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建议湖北加快长江文明馆的建设落地,做好长江沿岸的遗址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条不紊地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讲好长江文明故事,传承好万里长江千年文脉。

【湖湘文化】

麋鹿倩影候鸟欢歌

成为城市新名片

惊蛰时节,在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的“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展陈馆,游客通过多媒体场景互动,身临其境地体验洞庭湖生态治理成果。
继洞庭湖和岳阳楼之后,“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成为岳阳的新名片,也成为湖南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明确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赋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新的使命和定位。
“湖南是全国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全国十大文物大省,也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区域。”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创始人袁爱平说。深入挖掘湖南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阐发湖南独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湖湘文化价值,建设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对传承弘扬优秀长江特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袁爱平建议,加强区域间合作,形成同中存异、布局合理、功能衔接的建设格局,确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高质量推进。找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的定位,精准布局线路、项目、产业等要素,深挖旅游资源,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展示湖南湘楚文化特色。
文化名城精彩蝶变,“诗画长江”绘新图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1000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浔阳江头,写下脍炙人口的《琵琶行》。如今,古城九江正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
江西省152公里长江岸线全在九江境内。“九江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核心,按照‘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创意重现’的方式,打造文化地标。”九江市文广新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一期、二期项目已经完工。
行走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芦苇摇曳,鸟鸣啾啾。“诗画长江”令人眼前一亮,一条滨江生态长廊为长江系上美丽“绿飘带”,串起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等文化景观,写下长江文化生生不息的长歌。九江这座千年古城,正着力描绘着新时代长江美丽图景,在长江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中精彩蝶变。
大江奔流而磅礴,文明沉厚而隽永。长江水浸润着瓷土,景德镇熠熠生辉。
“因瓷而生的景德镇,正因瓷而变、因瓷而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谱写‘一瓷跨千年,文明越山海’的新时代篇章。”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发展中心主任、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主席于集华说。建议大力发展以瓷画为重点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早春三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里,古色古香的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正进行开业前最后的准备。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不断探索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的新路径,让长江文明长河的这颗璀璨星辰更加闪亮。
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凌家滩遗址,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
八百里长江安徽段,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沉淀。如何守护和传承好长江文化根脉,凌家滩一直在积极尝试。当地全力打造文物保护标杆地、中华文明展示地、文旅融合样板地,特别是以国家遗址公园为核心,连接周边构成近20平方公里的旅游文化带,并积极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让文明之光代代传承。

【吴越文化】

良渚文明一眼千年

碧水东流成就“诗与远方”

5000多年前,“良渚”王国曾极致绚烂,达到同时期水利和玉器制作的巅峰,却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世界公认。
滚滚长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不竭的源头活水,吴越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之一。
作为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蔡浙飞在30多年的戏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经典角色。角色转换间,是她对传承吴越文化的一片初心。
蔡浙飞说,长江流域除了越剧,还有昆剧、黄梅戏等戏曲剧种,戏曲文化本身就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她建议让不同地方、不同院团的剧种结成联盟,打造一条长江戏曲廊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吟诵好新时代“长江之歌”。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厚的人文家底,让长江江苏段成为不少旅游爱好者的“诗与远方”。
目前,江苏正在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及长江文化价值阐释弘扬、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1+3”规划体系,提出“一主八支四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总体布局,以长江干流为主线,以秦淮河等8条重要河流为支线,打造江城相依、江河相汇、江湖相伴、江海相融四大重点建设片区。
“南京市博物总馆馆藏文物9万多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万余件(套),多数与长江有关。”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说。建议全面加强长江文物本体及周边风貌管控,建立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全面构建长江文化传承体系,修建、完善一批博物馆和纪念馆,将“沉睡”的文物利用起来,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展示活动,突出新时代“长江故事”,开展馆际合作,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成立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
上海是长江入海口,担负着展示长江文化魅力与新时代活力的责任。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上海明确了覆盖全市范围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海段)规划范围,结合打造黄浦江“世界会客厅”、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战略部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海段)特色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介绍,位于浦东新区世博文化公园内的上海大歌剧院项目建成在即。“希望有更多不同的歌剧艺术形式向上海市民和全国热爱歌剧的观众展示。我们在努力挖掘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让中国声音唱响世界。”许忠说。
立足新时代,极目全流域,13个省区市正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丰富长江文化谱系,讲好长江故事、传承长江文脉、激发长江动能。
统筹: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墨
采写: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涂梦蝶 王俐燃 李辉 刘中灿
西藏日报记者 赵书彬 张尚华
西海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赵俊杰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谭旭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申时勋 通讯员 申登朝 陈忠华 曾光祥
百姓关注记者 李玮
三湘都市报记者 李成辉
江南都市报记者 王平 金路遥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胡玉梅 赵杰 钱念秋
潮新闻记者 王怿婷
澎湃新闻记者 郑闻
长江文脉图 制图/程韫晗 彭植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