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族时报
2024-02-05 19:5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在制度设计上明确责任义务、政策实施方案、工作运行机制,将制度、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以制度落实推进工作见成效;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教育宣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主体责任
构建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明确各级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的权责关系和职责分工,把关于民族工作的政策法规贯彻落实到具体制度设计和机制建构中。完善民委委员单位制度,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跟进新趋势。
落实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建立完善督导考核机制,提高各部门、各领域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立足各地实际情况,出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将党的民族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之中。
加强人才培养。将有志于党的民族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各类人才,吸纳充实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队伍中,构建互学、互鉴、互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引育留用”机制。建立科研院校与相关部门人才交流工作机制,形成理论与实践工作互动、互补、互促的良好局面。以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职业技术人才,促进各族青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如,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从1993年起开办西藏班、新疆班,30年来累计为民族地区培养了近万名中小学和幼儿教师。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衡阳技师学院也为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已形成品牌效应。
加强宣传教育
夯实思想基础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围绕主线,以中华民族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由浅入深、由历史经验到理论体系,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使其覆盖思政教育各层面,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类干部教育体系。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体系,将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实务、案例等层次,明确各层次培训的内容占比,将参训对象分为高校、党校、实务部门等类别,因材施教,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长。如,湖南省民宗委开设提升教学培训能力专题研修班,探索出以“理论+实务+案例”为内容、“高校+党校+部门”为对象的融合培训新模式。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社会教育全过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矩阵,用好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开设宣传专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好新媒体互动功能,提高受众参与度;丰富教育内容,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等场所,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基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把传统节庆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加强重大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交线路、公园、景观、教育馆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广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把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到政策法规与实务工作紧密结合。健全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广泛倾听各族群众声音,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加强具体问题分级分类治理。对涉及具体实务工作的相关部门分级分类、统筹归口,明确职责和分工,不断提升基层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点对点”“面对面”解决各族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民生难题。持续关注基层“一老一小一新”群体,切实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时时有反馈。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效,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提升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优化工作方式方法,使之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思维”,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李扬系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长沙行政学院)副教授)
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