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一定要找到每一名失联人员 ——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搜救实录

 2024-01-26 10:15  来源:云报客户端

  • 全力搜救失联人员。

  • 灾区后勤保障充足。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黄兴能 摄

    “不管困难再多危险再大,我们决不轻言放弃,一定要找到每一名失联人员。”1月25日17时许,在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救援现场,救援人员顶着刺骨的寒风,冒着不断飘飞的雪花,争分夺秒推进这场生命至上的搜救。

    顶风冒雪昼夜不停

    1月25日上午,凉水村山体滑坡点现场搜救进入第四天。在又一夜持续奋战后,搜救现场依然机声隆隆,中国安能救援队的18辆大型挖掘机挥动铁臂繁忙作业。各个搜救作业面上,随处可见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消防救援队员。

    在位于高边坡下的中心搜救区域,观察哨、警戒哨、现场调度指挥岗上的救援人员还在加紧搜救,各项搜救作业力度不减。当天,仍有各方力量1500余人参加救援。为加快救援进度,中国安能救援队经过科学分析研判,组织大型挖掘机推倒两间受损房屋,新开辟了两条通道,进一步拓宽搜救作业面。

    云南消防救援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各方力量持续攻坚,现场救援已进入低位搜救阶段,除有持续低温冻雨天气不利因素外,平均五六米的埋压深度和数量巨大的土石方也增加了现场救援难度。救援队在各个作业面增加观察员和指挥员,采取“以房找人”“一人一方案”等方法,全力搜救失联人员。

    为确保夜间搜救高效推进,现场救援指挥部在前期安装汽油机应急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8盏直流供电探照灯。各方搜救队伍轮番上阵,采取“人歇机械不歇”的方式,顶风冒雪,昼夜奋战。与此同时,中国安能建立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除了作业面上的10多辆大型挖掘机、破碎锤外,还组织了备用大型机械、油罐车及防冻液随时待命,专门安排了专业检修人员跟进保障,一旦挖掘机出现机械故障,第一时间跟进解决。

    人机协同科学搜救

    寒风呼啸,残雪未消。根据卫星地图对比和当地村民确认,救援队采取“以房找人”方式,初步确定失联人员所在位置,经多只搜救犬反复确认,最后通过雷达声波探测仪精准确定位置。中国安能救援队根据救援方案,用挖掘机对堆积体逐层搜索、逐层剥离,现场搜救作业科学有序推进。

    “发现失联人员迹象!”25日上午10时29分,消防救援队观察员在土石方中敏锐地发现了被褥等物品,立即发出指令。挖掘机操作员随即停止机械作业,不远处待命的10余名消防员迅速跟进,采用铁铲、撬棒、锄头等工具开展人工搜救。10时51分,现场救援队搜到失联人员;11时31分,消防救援队又搜到一名失联人员,遗憾的是均已无生命体征。

    面对搜救现场塌方量较大、人员埋压较深、持续低温天气等困难,现场救援指挥部按照“人机协同、科学搜救”原则,采取机械作业和人工搜救结合的方式,将各方救援力量统筹部署到5个作业面,并为每台挖掘机配设指挥员和观察员,全力推进搜救工作。

    针对高边坡二次塌方风险高的问题,现场救援指挥部组织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边坡勘测队力量,在搜救现场周边建立了3个雷达监控点,24小时对滑坡带、周边山体及救援通道山体进行实时监控,每间隔两小时向指挥部发布一次监测报告,同时还建立4支队伍共34人,采取无人机监测、实地监测等方式,全力确保现场搜救安全。

    全力以赴绝不放弃

    夜晚的凉水村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在应急灯光的映照下,救援现场灯火通明。“白天每个作业点30人,晚上每个作业点10人,轮班作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救援效率。”截至25日18时,灾情发生后最先赶到现场实施救援的镇雄县消防大队已连续作业4天3夜。镇雄县消防大队现场指挥员王勇说:“就算穿两套保暖内衣,时间一长还是太冷,有时候装备都拿不稳,一个扛不住了就换另一个,决不能中断救援。”

    搜救现场,搜寻区域石块大、压覆深,滑坡山体面临二次滑坡的危险,给搜救工作的安全带来了挑战。凛冽寒风中,挖掘机作业不停,无人机定点侦察,搜救犬寻找,搜救人员定位、勘查、破拆、支撑……在现场指挥员的指挥下,来自不同单位的搜救队伍以科学、安全、有效的方式全力搜救。

    1月25日22时,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25日20时4分,44名失联人员已全部搜救出来,遗憾的是均无生命体征。目前,通往灾区道路交通通畅,电力、通信正常,灾区相关生活物资保障充足,地灾监测、善后处置、转移安置、灾后重建等工作正持续开展。

云南日报记者 沈迅 蔡侯友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救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