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3年度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公布!昭通这个地方上榜

 2023-12-29 10:11  来源:云南发布

为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

平台载体和典型引领作用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按照

《云南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管理规程》

进行严格审查

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

决定命名威信县等8个县(市、区)

2023年度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3年度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







威信县、楚雄市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丘北县、古城区

福贡县、德钦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此次入选的这些地方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都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带你往下看

👇


威信县

流经威信的赤水河 图源:威信融媒


昭通市威信县以打造赤水河流域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己任,深入推进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为长期有效、常态化保护赤水河岸绿水清,威信县制定了“1个责任单位+1个河道保洁员公益岗位+10户农户”的“1110”管护机制,“有整洁的院坝、有规范的花池、有适当的绿植;不乱扔垃圾、不直排粪污、不侵占河道、不违规搭建、不养成陋习”的“三有五不”门前责任制,形成“干部带好头、党员沉下去、群众动起来、共护赤水河”的良好局面,共治、共管、共护赤水河,确保实现赤水河流域(威信段)河畅、水清、鱼游、岸绿、景美。

此外,威信县从化肥农药减量化、废旧农膜再回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多个环节入手,加快推进“四控行动”,减排减氮减磷行动常态化开展,从源头减少污染,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楚雄市

楚雄市彝海公园 图源:“数字楚雄”微信公众号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积极开展碧水蓝天文明实践,共同守护绿美文明家园。


楚雄市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保护,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广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和宣传,加强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抓实核桃、花椒、林木种苗、林下经济、野生菌保育、生物药材等特色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截至今年8月底,楚雄市共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与恢复、长江防护林三期、退化草原修复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21.8万亩,实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工程7.8万亩,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另外,楚雄市积极推动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国家储备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封山育林,草原生态修复等生态治理,着力加快绿美城镇、绿美乡村、绿美河湖、绿美景区、绿美交通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工作,开展“植绿河前小河河畔 美化楚雄家园”和“增绿青龙河畔 建设美丽楚雄”义务植树活动,带动全市15个乡镇完成植树253.5万余株。


金平县

金平县马鞍底乡 图源:“云南红河发布”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不断推进城市增绿扩美、改善生态、提升人居环境,以共建促共享,确保城市绿化美化建设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金平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绿色成为金平发展的靓丽底色,打造“绿美金平”新亮点。


金平县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好蝴蝶谷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被授予“中国蝴蝶之乡”称号,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依托“长寿金平”区域公用品牌,着力绘制“长寿金平”新画卷,努力把金平建成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长寿康养目的地。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7%,拉登瀑布、龙脖河和马鹿塘水库被评为州级美丽河湖,森林覆盖率达63.94%;规划实施绿美乡镇3个、绿美社区10个、绿美村庄270个;13个乡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94个行政村成功创建州级生态文明村;3个村获“国家森林乡村”、17个村获“省级森林乡村”荣誉称号。


丘北县

丘北普者黑景区 李成龙 摄


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的短板弱项,不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丘北县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的同时,从“退、减、调、治、管”五个方面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全力推进临湖临河村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入湖口湿地保护建设;围绕全县湖泊、河流、水库、沟渠、坝塘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保障。


同时,丘北县不断优化生态开发空间布局,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生产空间节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自然秀美。


古城区

古城区随处可见鲜花绿植 丽江市委宣传部 供图


漫步丽江市古城区,月季、三角梅、玛格丽特等各色花卉争相盛放,花香沁人,处处弥漫着浪漫气息。


据悉,古城区按照整体花期连续、花色多样,局部花期、花色集中的原则来布局绿地植物,尽可能使绿地在不同季节均有不同景观层、不同花色的植物供人们观赏。


古城区结合实际,以田园绕城、水润花城、花景满城、文化融城、慢道穿城、场景营城、智慧连城、策略谋城8大行动计划为抓手,营造抬头见绿、出门见景的城市环境,绘制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城市新画卷。


随着特色景观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古城区将单一的平面绿化逐步转变为多元的立体景观,呈现“城在绿中”“人在花中”的景观效果。


依托四面环山,山城合一的城市格局,古城区在城区主干道、重要地段、公园景区建设城市公园绿地绿道、提升花化彩化,以公园、田园、河滨为中心,打造连续、安全、便捷的“沿河、通公园”的休闲慢行系统,力争形成“一带、一廊、八园、五纵六横、多个系列空间”的“慢道穿城、场景营城”全城特色景观体系。


福贡县

福贡县老姆登村 刘桐 摄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地处怒江大峡谷腹地,生态多样性特征突出,自然资源丰富,境内高山湖泊星罗棋布,被誉为“石月秘境,峡谷福地”。


福贡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开发格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得到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恢复,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以重楼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以草果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生态资源、能源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新福贡基本建成,全民爱护环境的低碳、绿色、健康生活风尚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运转顺畅,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基本共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如今放眼福贡,蓝天白云辉映相伴,城镇乡村绿色环绕,河流湖泊碧波粼粼,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德钦县

德钦县雨崩村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提出了“生态立县”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举生态旗、打生态牌、吃生态饭”,积极推进“绿美德钦”建设,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实惠。


组织实施蓝天行动,建成并投运县城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开展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油品行动。持续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组织实施碧水行动,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湖兼顾,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划定9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深入实施以金沙江为重点的两大水系保护修复攻坚战,建成金沙江贺龙桥、拖顶乡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


组织实施净土行动,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明确监管的重点污染物、行业和区域,严格管控措施,守住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


维西县

维西县美丽村庄 图源:“维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迪庆州维西县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强化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环境保护水平。维西县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出台了《维西县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系列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城乡环境总体规划、“多规合一”等试点工作,选聘生态管护员常态化开展巡山、护林、清河,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系统保护,筑牢绿水青山生态屏障。维西县坚持推进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工作,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完成义务植树1303万株、人工造林25.2万亩、森林抚育35.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2%,极大改善了野生动植物生长、栖息环境。


提升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绿美维西。坚持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深入实施“绿美维西”、美丽县城和美丽乡村“百千万”示范工程,持续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群众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和美家园,先后获得云南省“美丽县城”“园林城市”“卫生县城”等称号。

资料: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整合自“微扎西”微信公众号、“数字楚雄”微信公众号、“云南红河发布”微信公众号、“瞭望丘北”微信公众号、“走进福贡”微信公众号、“迪庆日报传媒”微信公众号、“德钦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香格里拉网、云南网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生态建设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