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12-16 09:41田野阡陌纵横,竹林绵延起伏,苹果甜爽可口,交通四通八达,幢幢民房错落有致,牛羊满圈转,乌鸡林间跑……一幅幸福的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千亿元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注重在龙头引进、基地建设、品质提升、精深加工、品牌塑造、冷链物流等环节上下功夫,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推进以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为代表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
补链——建标准化基地,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
在热闹的集市上,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见证昭通百姓日益鼓起的“钱袋子”。
全市立足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以龙头带动产业发展,积极打造5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镇,以点带面促进产业链延伸。
创建昭阳苹果、彝良天麻、盐津乌骨鸡及肉牛3个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鲁甸花椒、大关筇竹2个特色县,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时,以高标准、规模化种植为基础,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创建绿色食品品牌产业基地111个,认定农业龙头企业600家,达到云南省“三品一标”的产品累计达457个。
昭通和彝良小草坝分别荣获“中国乌天麻之乡”“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等称号。
聚焦优质高效,建设标准化基地。持续加大竹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做大做强“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品牌,让“中国筇竹之乡”称号更响亮,昭通已成为全国特色小径级笋用竹规模大市、产量大市。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增链——以品牌作引领,打开特色农产品销售之门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
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强化内培外引、招大引强,聚焦精深加工大抓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实现产业链“环环相扣”。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市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00家。今年以来,重点培育推进1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105家拟升规纳统企业。
坚持把品牌建设贯穿于农业全产业链,2023年10月中旬成功举办中国(昭通)苹果产业品牌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中国苹果协会授予昭通“中国高原苹 果之城”称号 。昭通苹果、昭通天麻、噜咪啦马铃薯片入选全省“10大名品”,“昭通苹果”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今年,昭通苹果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30亿元。昭阳区苏家院镇迤那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昭通东达种植有限公司千亩苹果园里,苹果分选线上滚动着红彤彤的苹果,冷库里储存着一箱箱即将销售到外地的苹果。
全市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全环节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全链条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全领域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全要素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多措并举推动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链——走深加工之路,增加特色农产品效益
“我们村里的荒山变成了连片的竹林,竹林成了群众的‘摇钱树’。”盐津县红碧村竹子种植大户范孝银开心地说道。他种植方竹150亩,年收入20万元以上,靠竹产业铺就了致富路。
2023年,全市竹产业基地面积达628万亩,笋用竹种植面积达264万亩,预计竹笋产量达40万吨、竹材2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市有12家企业通过利益“双绑”建设基地44.2万亩。通过招商引资、本土企业培育,现全市有一定规模的竹加工企业28家,专业合作社34个,集体经济组织253个,鲜笋零售商138家,现有有机商标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
昭通天麻产业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富民产业。“昭通天麻” 以74.4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2023年中国品牌价值榜第46位,被2022年服贸会世界地理标志品牌展秘书处评为示范品牌。
彝良小草坝国际天麻交易中心成为国内第一个专业经营天麻的综合交易市场,累计实现天麻交易额7.4亿元。引进一心堂药业集团、好医生药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天麻产业, 形成了集天麻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以品牌农业引领,乡村振兴产业旺。
今年以来,全市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通过产业增量提质、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 兴,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富民产业质效持续提升,乡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昭通日报记者:陈允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