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7-03 16:24周培聪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自然、历史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仍然还有许多群众处于极端贫困和未稳定脱贫状态,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笔者有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一是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战略思想以及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吃透脱贫攻坚政策,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二是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按照贫困退出标准,科学设定脱贫“时间表”,及时调整完善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时间表”,不能搞突击性的临时“大输血”。三是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搞数字脱贫、弄虚作假等现象,坚决纠正畏难情绪以及“等靠要”“松拖慢”等思想。四是加强扶贫队伍的业务培训,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牢“脱贫攻坚必须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脱贫攻坚工作的标准,发扬吃苦耐劳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热情,齐心协力推进脱贫攻坚。五是采取院坝会、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力度,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和宣传发动工作,真正做到“三个认同”:一要讲清扶持政策、产业整体带动、发展成果共享,让群众在思想上认同;二要注重帮扶方式、发动群众参与、干部务实肯干,让群众在工作上认同;三要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贫困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亲人,让群众在情感上认同,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满意度。
二、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一是实事求是,据实核查。坚持“五查五看”,即:查收入、看家庭收入的稳定性,把农户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补贴性收入调查清楚,详细记录;查住房,看居民住房的安全稳固性,把住房面积、结构、安全情况全面掌握;查财产、看贫富程度,农户有没有经营设施、经营实体、外购住房、经营车辆、参与他人经营实体等;查家庭成员结构、看家庭负担,看赡养人口、读书人口,劳动力人口从业状况,基本查清家庭的支出结构及年均支出情况;查生产生活条件、看基本生产生活状况,查农户的耕畜、耕地及地力状况,摸清种植、养殖规模、品种、水平、生活用车、家电设备和吃穿用情况。二是坚持做到“三评四定”,以群众为评议主体;“三评”即:内部评议、交村(组)党员评议、提交村民会评议。“四定”即:村委会初定、村民代表议定、乡(镇)审定、县确定 。确保建档立卡结果客观真实、情况准确、信息全面 。三是对进退人员评议坚持据实、客观,说得清、道得明;四是评议过程全程拍照、签字,做好痕迹档案;五是所涉乡镇负责提供转移性收入、各项扶贫补助等基本信息;六是落实责任主体,坚持谁签字、谁负责。建立县级统筹指导、乡镇为责任主体、村级抓落实、驻村工作队配合、挂钩单位参与的工作机制,对错评、错退、漏退、户成员错误等问题进行全面复核,精准到户到人。以村为主体,各级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全程监督,多层次召开群众大会,开展漏评核查工作。
三、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一要结合动态管理,对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再认真核查,找准致贫原因,并根据致贫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二要对标对表,认真查找贫困乡、贫困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社保(低保)、养老保险等相关指标是否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行业部门,明确具体责任人和时限,补齐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短板。三要认真落实“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能人大户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金融投入、保险兜底、行业科技技术支持、东西协作帮扶、群众参与“八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大力引进产业扶贫投资主体;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方式,加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市场主体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可持续产业发展机制体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特别是贫困村要认真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脱贫;农业科技部门要发挥技术优势,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探索财政资金建立资金池,撬动金融、保险资金投入产业扶贫,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户获得稳定、持续的收入。四要认真落实“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依托林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和林下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双赢”。在贯彻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补助的基础上,优先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护林员,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五要认真落实“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在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政策的基础上,加大贫困户家庭子女教育扶持力度,引导和扶持“两后生”继续就读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提高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实现稳定就业,带动家庭脱贫致富;依托东西扶贫协作,采取合作办学等方式,争取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就读东莞、中山技工院校。
四、巩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贫困地区未来的发展,要依靠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要克服一切困难保护“普十二”成果,并努力做到扩大高中和职业高中办学规模,提高初中升学率,让初中毕业生能有书读。要到名牌师范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来高中任教,给予他们优惠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千方百计留住人才,提高教育水平和高中升学率,为贫困地区孩子创造更多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不要过早流入社会,成为问题青少年。
五、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贫困地区要全力进行产业调整,变过去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产业的调整,增强人民群众自身的脱贫能力。第一是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积极推广适合当地特点、能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充分发挥当地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开发,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增长点。第二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每村每户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选准适合的项目来开发,宜种则种,宜养则养,什么能赚钱就发展什么,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六、积极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对居住在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群众,要采取异地安置办法来实现脱贫,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现行政策,尽最大努力把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无法脱贫的群众搬走,居住安置到交通方便,气候条件好的地方去,并为搬迁农户创造脱贫致富机会,进行脱贫致富指导,让他们搬得来,留得住,并脱贫致富。
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求真务实、坚定信心。要充分发挥困难群众的积极性,坚定他们勤劳致富的信心,不等不靠不要,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的面貌。通过政策倾斜、对口协作、驻村帮扶等多种渠道,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同时要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问题,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