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5-27 18:19陈忠华
最近有条微信在朋友圈很火《精准扶贫: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讲的是,某村里搞扶贫工作数据清洗民主评议,由各小组组长组织群众参加会议,现场听到的满是争吵、争论、议论,一些人为自己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感到无比光荣,脸上有光,有的没有争得贫困户而羞言:我家比他家还穷呢!
在当前全民攻坚脱贫的大环境下,一些人以当选“贫困户”为荣,无非是想依靠扶贫政策,不劳而获得钱物补助。如此,不论你客观原因如何,在主观上,你志已穷。再精准的扶贫,也是扶有志脱贫之人,人人争当“贫困户”、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绝非扶贫攻坚工作的本意。
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贫困群众的主动创造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摒弃“等人送小康”的心态。
习近平同志指出:“贫困地区要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如果贫困群众不动起来、不干起来,脱贫攻坚就会失去至关重要的内生动力,也会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的最终成效。扶贫先扶志,笔者在驻村扶贫中发现,激发脱贫攻坚的源动力十分重要。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在精准脱贫过程中,既要分析致贫的客观因素,也要分析贫困群众的主观因素;既要注重在物质上扶贫,也要注重在精神上扶志;既要注重在心理上扶信心,也要注重在智力上扶智慧,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对于观念陈旧的贫困群众,基层党组织和扶贫干部都要从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做起,触动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找准贫困根子,解开思想扣子,激发起致富信心。对于一些贫困群众存在的“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消极思想,基层党组织和扶贫干部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狠抓精神扶贫,对准消极的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奋力脱贫奔小康的斗志,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
越到精准脱贫的后期,精准扶贫工作面对的地区和群众条件越差、基础越弱、贫困程度越深,面临的脱贫攻坚任务越来越艰巨。此时,就更需要发挥干部的积极带动作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依靠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决胜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