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脱贫攻坚不能光算账

 2017-05-13 09:56  来源:

朱德华 姜连聪

最近到基层采访,感觉一些地方脱贫攻坚的路子走偏了,他们除了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水、电、路、安居房建设,兜底人口落实等规定动作外,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算账上,而没有放在实干上,没有下决心去抓产业。这种倾向,值得警醒。

脱贫攻坚表格很多,一个乡镇的表格集中在一起,要用卡车来拉,工作量大不言而喻。上面的表格一下来,基层的干部就坐在办公室掰起指头算账——张家喂了几头猪、李家种了几亩地,按照市场价格能卖多少钱,经济收入就算多少,也不扣除饲料成本、种子成本、肥料成本、人力成本,就把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幅度算出来报上去了。从账面上看,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年年都在提高,而生活水平却不见提高。

脱贫攻坚,除了前面谈到的那些规定动作外,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看贫困群众是不是有安全的房子居住了、是不是有衣穿饭吃了、学生是不是上得起学了、村民生病是不是医治得起了,归根结底,就是看兜里是不是有钱了。有钱,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是,贫困群众居住在大山里,除了土地资源,其他一无所有。要有钱,就得发展产业。有的农民抱怨,自己命不好,祖先选择了这种条件恶劣的地方;基层干部也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成为这些条件艰苦地方的干部。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一个地方有他的劣势,必然有他的优势,关键是能不能透过劣势看到优势。海南岛曾是流放官员的蛮荒之地,唯一的优势就是四面临海,当这里人们抓住这一优势,竭尽全力发展旅游,一下就把蛮荒之地变成了旅游胜地,从贫穷摇身富得流油。

脱贫攻坚是一场限定了时间节点的硬仗,脱贫也是有硬性指标的,检查验收不可能走过场,任何地方都不可以抱侥幸心理,用算账的方法瞒天过海通过验收。这种重算账、轻实干、忽视产业发展的倾向,若不及时予以纠正,到头来账上脱了贫,收入却没有增加,时限到了再来补救,那就被动了。

基层干部一定要沉下心来,不仅要深入调研,还要走出去看看,眼睛不能只盯在劣势上,更重要的是要透过火眼金睛,看到潜藏在劣势中的优势,补齐短板,彰显优势,产业发展就有希望。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扬长避短,能养殖的就干养殖,能种植的就敢种植,看准了就坚持不懈地做,跌倒了总结经验爬起来再干。世界上没有越不过的坎,也没有翻不过的山。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一定就能够支撑起脱贫攻坚一片天。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