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六大战略”

 2017-03-28 10:32  来源:

李 明

“六大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昭通化的理论成果。

“六大战略”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要求我们要推动工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战略指导,而正确的思想战略来源于对客观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和深刻把握。回顾历届市委政府的发展战略,正是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同昭通具体市情相结合而回应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问题。第四届市委政府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深化了对昭通市情“五个并存”的认识: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并存;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并存;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并存;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并存;山川秀美与生态敏感脆弱并存。深刻分析了昭通发展面临的“六大短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规模弱小;城镇化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滞后;生态敏感脆弱。针对昭通发展的“六大短边”,科学提出了实施“六大战略”: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并存”、“六大短板”和“六大战略”的思想意识,正是新一届市委政府领导集体在坚持昭通最大市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昭通当前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要求,更好地使主观世界和客观实际紧密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

“六大战略”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六大战略”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的观点。“六大战略”不是分散孤立的发展思路,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支撑的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比如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要发展富民产业,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循序渐进实现贫困人口市民化;要实施教育兴昭,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六大战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不能单纯的割裂“六大战略”中每个战略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六大战略”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否则就找不到重点,把握不了中心。“六大战略”是针对我市当前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布局,明确了未来五年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工作重心、主攻方向。在“六大战略”中,脱贫攻坚和交通先行是重点,所以摆在突出位置。云南每5个贫困人口就有1个是昭通人,所以必须用脱贫攻坚统揽其他发展战略。要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加快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所以交通先行是关键。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建设、教育兴昭、生态建设虽然对昭通未来五年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他是强基固本、着眼长远的战略思考,影响着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能否如期完成和脱贫成效。因此,“六大战略”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