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媒体力量——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云南分会场)暨第二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分论坛扫描
读新闻 2023-12-07 11:03 来源:新华社


12月5日,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云南分会场)暨第二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四场分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家媒体、国际组织等机构的300余名代表齐聚春城,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深化国际文化交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对于推动各国相知相近、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新机遇”分论坛上,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学军表示,媒体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多声部、多层次、多角度全媒体报道声势,共同挖掘“一带一路”新闻富矿,充分展现共建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的生动画卷,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媒体力量。
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 王杨鑫 摄
共建“一带一路”,让柬埔寨建成了拥有3600米长跑道的暹粒吴哥国际机场,拓展了柬埔寨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通道。在“从‘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出发,看国际城市品牌传播”分论坛上,柬埔寨新闻社副社长坎索皮伦说:“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将深入报道更多‘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进一步加深柬埔寨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理解、合作和互联互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云南是地球生物多样性展示的重要窗口,云南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理念。近段时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彰显云南魅力的一张闪亮名片,吸引世界的目光。分论坛上,围绕增强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庄志强说,媒体用精彩的视频、诗意的笔触,讲述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扮演的角色,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真、善、美,为实现城市形象“破圈”“突围”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企业已经汇入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企业需要更有效的全球传播,打造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拓展国际合作,这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徐玉长在“企业国际形象传播”分论坛上说。
云南白药集团白药系列产品生产线 张彤 摄
“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文学认为,企业国际品牌形象塑造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正在走的路、将要干的事,更好地感知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媒体是信息沟通的桥梁,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是增进各国人民情感和友谊的纽带。在“新航程下的国际文化交流”分论坛上,斯里兰卡锡兰联合报业集团主席哈兰德拉·卡里亚瓦萨姆说,媒体要利用好迅速发展的数字通信等新媒体技术,加深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联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认为,共建“一带一路”为深化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希望各国媒体加强合作,通过真实客观的报道传播文化理念、拉近各国人民的心灵距离。作为边境省份,云南积极发挥民间交流的天然优势,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截至今年10月,云南已与37个国家缔结国际友好城市106对。
在第17届中缅胞波狂欢节上,演员表演舞蹈 梁志强 摄
在“‘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新机遇”分论坛上,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赖勇表示,云南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如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美丽中国·七彩云南”走进斯里兰卡系列文化活动、以民族节庆为主题的中缅胞波狂欢节等,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撰文:吉哲鹏 许可 邵艺博
来源:新华社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