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全社会合力是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2016-12-27 09:32  来源:

昭通日报评论员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处云贵川三省之间的昭通,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复杂、脱贫难度大,目前全市尚有130多万人还未脱贫。因此,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不仅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脱贫攻坚的合力。

我们欣慰地看到,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昭通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所有部门、全体党员干部按照市委提出的“五个一定”的要求,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在金沙江、牛栏江、白水江、赤水河畔的群山深处,用真情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深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奏响了脱贫攻坚的进行曲,谱写了让人感动的中国梦的昭通篇章。

我们更欣慰地看到,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全社会脱贫攻坚形成的合力更让人振奋和感动。广东东莞、中山两市对口帮扶昭通,一个个项目和一笔笔资金落到实处;各类企业、各所大学、各个社会组织都纷纷参与其中,竭尽所能,不遗余力,更有针对性的把贫困地区、贫困老百姓的需求、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捐赠者的意愿结合起来,为昭通的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

因此说,今天昭通脱贫攻坚取得的每一点成效,都离不开全党、全国的关怀,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援。这样的成效不仅在于体现在经济方面、在摆脱贫困方面,而是体现在缩小区域之间、群体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差距,同时也拉近了情感距离,起到了交流、交融双向互动的作用,应该说社会扶贫的意义是非常重大、深远的。

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扶贫能调集各方资源,什么时候脱贫就成效卓著、事半功倍。只要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多元扶贫主体,就能为形成扶贫攻坚新格局创造条件。我们要在“定点帮扶”、“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信贷支持”、“军警民共建”上见功夫,创新、完善“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要进一步拓宽与有关方面的扶贫合作渠道,不断优化对口支援的内容和方式,在争取更多资金投入的同时,引入更为先进的扶贫理念和方法。

“没有登不上的高山,只有找不到路的人。”脱贫攻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攻坚新格局。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发挥政府推进扶贫攻坚的主导作用,坚守“搭平台”和“强服务”两点,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聚集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以社会创新的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让贫困群众掉队,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把全社会的合力变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