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视界丨湖滨之城皆是春

 2023-12-03 08:00  来源:昭通日报

近年来,金沙江畔的巧家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将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三篇文章,绿为底,人集聚,城有魂,产有劲,以绿色为高质量发展底色、农文旅融合的新兴之城巧家滨江新城正呼之欲出。


改变往往从细微之处开始:一座水电站改变一座城;一次搬家改变人一生。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两江夹一山”的巧家县沿着大山大河的脉络,于细微之变中触动绿色“蝶变”的脉搏。

“迁”为机——绿为底

巧家县境内金沙江段随时光流淌环流于县境西北,牛栏江在岁月里低语萦绕于县境东北,大药山深情雄踞于滇东北群峰之上。

江风徐徐,人们在江边散步纳凉,好不惬意;欢声笑语,老人在社区广场上聊天、唱歌、跳舞,好不温馨……这是巧家县蒙姑镇文笔社区的一幕幕图景。大江右侧的文笔社区,金沙江波光粼粼,一栋栋黄色的独特院落,矗立在葱郁的岸边,状若蝴蝶振翅……

巧家县境内有金沙江高峡平湖、牛栏江百里大峡谷、马树湿地、赖石山万亩石林草场等自然风光,有巧家五针松、黑颈鹤、栗喉蜂虎等珍稀动植物。巧家县坚持生态优先,借助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机遇,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清洁能源、文旅康养资源优势。

巧家多年前布下了发展之局。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启动后,巧家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将“一城三镇”8个移民集中安置区全部沿金沙江修建,精心设计,配套建设学校、超市、公共活动场所等服务设施,为巧家“产、城、人”三篇文章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巧家以“一城三镇”城市空间规划为引领,立足“一面山、一江水、一座城”等资源禀赋,发挥秀美山水、高峡平湖、避寒康养、特色产业、自然温泉等资源优势,构建以特色旅游县城为核心,蒙姑果香古镇、金塘温泉小镇、大寨水电小镇为支撑的湖滨生态旅游特色城镇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座湖光山色、功能齐全、人居和谐的现代化湖滨生态康养旅游城市。

“人”为先——人集聚

修建白鹤滩电站,巧家数万移民从村民变成居民,从农村生活跨越到城市生活,命运的齿轮于“迈出”一道门槛到“迈入”一道门槛之间开始转动,巧家县城及集镇因人口的大规模集聚而获得澎湃动能。同时,制约巧家发展的“瓶颈”在逐步打破,沿格巧高速公路从巧家至昆明仅2.5小时车程,随着都香、西巧等4条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沿江美丽公路启动建设,100余公里长的高峡平湖蔚为壮观,城市逐渐聚集起人气。迈出门槛,是找猪草、喂猪、干农活……再迈入门槛,是金沙江畔两层半、250多平方米的搬迁安置房。因修建白鹤滩水电站,潘明苑一家于2021年初从新塘村搬到文笔社区生活。今年22岁的潘明苑是家里的长女,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她就回到家乡,在幼儿园担任一名教师。

走进安置区,一栋栋独栋小院迎江而立,美观大气。“没有了那种从大山下来的自卑感。”潘明苑说,自己在外读书觉得和别人差距大,以前成天就是干不完的农活,现在母亲在社区工作,父亲在县城务工,弟弟在读初中,自己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选择的空间更大了。

后来,潘明苑因身体原因辞职后,又在家乡找了一份文员的工作。“家乡现在变化很大,本地就有大项目,我在家发展能照顾父母,没有房贷、车贷等压力,生活无忧,更加稳定。”潘明苑称,作为一名返乡的年轻人,她想继续在家乡工作生活。

“站在店门口就可以看到金沙江,太美了。”当年,朱引苹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远嫁到文笔社区,家人和亲友很是不解。时光荏苒,今年46岁的她,在社区开办了第一家餐饮聚会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婚丧嫁娶的场地、餐具、餐饮等服务。朱引苹说,自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金沙江变得温顺内敛、清澈秀美,在服务中心门口就能看到这样的美景感到很幸福。服务中心还有十几亩柑橘果园,她计划将来把服务中心改建成农庄,紧跟巧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步伐,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金沙江右岸的昭通一侧居住着数十万名群众,他们是大地最普通也是最生动的颜色,他们像一只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蝴蝶”,在金沙江畔的巧家县谋求生活的柴米油盐的同时,也在逐渐向好发展。

“城”为重——城有魂

白鹤滩水电站载满乡愁,把一缕江水抚慰得静美、温柔……金沙江,一年又一年,镌刻在巧家人的记忆里,见证了金江明珠的蜕变。

高峡出平湖,滨江现新城。按照“做优”巧家的定位,巧家县不断完善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公共服务等功能,进一步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鲁巧高速公路、会巧高速公路、蒙姑至会东高速公路建设;依托玉屏山、金江水、滨江城的资源禀赋,推进城市面山绿化美化,启动“滨江夜景”专项设计;以“创文”“创卫”为抓手,推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完成11条主次干道和13条背街小巷改造升级,“三纵四横”的市政路网体系实现互联互通。

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巧家正努力构建湖滨生态、避寒康养、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活环境,高标准打造集湖光山色、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湖滨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巧家湖滨旅游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围绕做“优”滨江美丽城市,巧家积极谋划投资重点项目,突出公共服务和市政建设配套,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区学校5所、立体停车场4个,启动老旧小区和8条市政道路改造,全力推进生态廊道项目建设,湖滨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坚持以“月月植树”活动为抓手,实现城市增绿48.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面积提高15.5个百分点、城市绿地率提高6.4个百分点。以创建移民产业示范县为契机,打造天生夜市等“夜间经济”,城市业态日益丰富。

目前,巧家县已完成大寨水电小镇、金塘温泉小镇等10个文旅项目的可研编制,总投资10亿元的滨江休闲运动生态廊道项目启动建设,七里水上乐园项目即将开工,蒙姑滑翔伞实训基地一期、凯希曼·文旅乐园项目投入运营,已有3家地接社提供旅行服务。

城市空间更大、夜景更美、道路更宽、公园更多……巧家县城市风貌打造有序推进,“城”文章工作扎实开展,湖滨宜居城市初见雏形,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产”为要——产有劲

近年来,巧家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科学谋篇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夯实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构建湖滨生态、避寒康养、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活环境,致力高标准打造集湖光山色、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湖滨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金沙江畔的青山绿水,带动了文旅项目蓬勃发展。10月1日,巧家县湖滨旅游开发凯希曼·文旅乐园项目正式开园,标志着巧家首个水上乐园建成运营,县域水上文旅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位于玉屏街道和白鹤滩街道的滨江休闲运动生态廊道项目,把18公里滨江岸线打造成为保护临江岸线、构建生态水岸、拓展城市休闲运动空间的示范区……

巧家县马树湿地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园项目按照夏季草莓园、团山自然村、马树湿地和马树河“三点一线”总体布局,草莓园巩固发展,团山自然村改造提升,大海子湿地和马树河严格保护,着力打造“3个新基地”,即生态保护的新标杆、农旅融合的新业态、乡村振兴的新探索。项目统一规划,今年5月启动第一批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园区主干道硬化、污水处理设施、黑颈鹤主题旅游休闲科普广场和应急避难场所、湿地万花筒、特色烧烤区、野地迷宫、科普长廊、垂钓基地、稻田鱼乐园、家庭农场、一类菜园、向日葵园、绳索乐园、摸鱼河等项目建设。

金沙江畔,水韵巧家,巧家湖滨生态之旅已按下启动键。“今年中秋、国庆节期间,游客纷至沓来,滑翔伞基地迎来第一拨体验游客。”蒙姑滑翔伞项目负责人张琳浚介绍,该项目自9月28日首飞以来,持续接待各地游客,不少本地居民也前来体验。

“那年我在少林寺学武功,今年我在蒙姑逐梦飞翔。”文笔社区居民陈全瑞称,没想到在家乡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陈全瑞如今是滑翔伞项目的一名飞行员,曾在嵩山少林寺学习了3年,毕业后在昆明做过电信、房地产等工作,在广东经营过烧烤店。陈全瑞说,他喜欢滑翔,后来听说家乡已经发展了滑翔伞项目,便毅然回到家乡。经过培训、考试,陈全瑞成为了一名飞行员。蒙姑滑翔伞项目聚集了不少像陈全瑞一样的返乡年轻人。陈全瑞的发小余英杰称,他跟陈全瑞一同经过培训、考试成为滑翔伞飞行员,第一次滑翔时,他融入了蓝蓝的天空,俯瞰蒙姑镇,看着像扇形的文笔社区,翱翔金江、享受美景,他感觉到了自由,被家乡巨大的变化震撼。

一面山、一江水、一座城——巧家的绿色发展蓝图逐渐变为现实;绿为底、人集聚、城有魂、产有劲——巧家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生动呈现百姓可知可感的新变化,不断续写山水之城的新发展篇章。

昭通日报记者:杨明  苏秀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阅读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