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11-30 08:00近日,记者走进大关县吉利镇尾甲村,从关河畔到村委会驻地,基本上以50度以上的坡度在抬升。尾甲村坐落于斜坡之上,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多年来,村集体经济一直找不到“破壳”之道。
尾甲村集思广益,在大关县委组织部及财政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以项目资金建设养殖场,租赁给有创业意愿的人,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破解了村集体的增收难题。
在大坪村民小组,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建立在缓坡上,一位在养殖场务工的村民正在加工着饲料,养殖场负责人谢云川悠闲地在养殖场前带孩子玩。据谢云川介绍,现在养殖场内还有300多头猪。2019年,父亲谢宗保租用该养殖场后,就以养殖能繁母猪来扩大规模,通过自繁自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养殖规模达到300多头。在疫情期间,由于猪肉价格飙升,一年实现净利润30多万元。2021年,又新建了一个养殖场,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今年初,养殖场存栏生猪1000头左右,最近又出栏一批。说到下一步的发展,他说:“自繁自养周期长、风险高,下一步将集中采购仔猪,开展生猪育肥,争取每年出栏1000头以上,带动附近村民一起养殖商品猪,由合作社集中统一销售,让村民与合作社一起发展致富。”
原来,尾甲村“两委”与镇挂钩工作组、驻村工作队一起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考虑到地域实际,就将发展的方向放在了靠山吃山的养殖上。恰好当时大关县委组织部有3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便决定将这30万元用于建设养殖场,然后向外发布招租公告。多年在吉利镇集镇做饲料生意的谢宗保承租了养殖场,成立了大关县达利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生猪养殖,每年交村集体租金2.4万元。2021年,在大关县供销联合社的关心下,又支持资金30万元用于该养殖场扩建。
该模式的成功,让尾甲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有了借鉴。于是,在镇村的积极争取与相关部门的关心下,又争取了财政项目资金95万元,在坳田村民小组建设了鱼塘36.8亩,以每年6.5万元的价格租赁给有多年养鱼经验的村民祝兴荣。在祝兴荣的精心管理下,除去交付村集体的资金外,鱼塘每年可实现收益二三十万元,还带动几位村民就近务工,实现了村集体与承包者双赢的发展局面。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 通讯员:朱仕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