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疾控
2023-11-28 19:54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它们的结构相似,均为二呋喃香豆素的衍生化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的有12种以上,基本上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一种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的物质,被认为是目前最常见的致癌物之一。它的毒性和致癌性非常强,据称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主要的作用靶点是肝脏,摄入大量黄曲霉毒素B1会导致急性中毒症状。长期以低剂量接触黄曲霉毒素B1会使肝脏患上肝癌的风险高达28.2%。据称,摄入1毫克的黄曲霉毒素B1可能会增加致癌的风险,而一次性摄入20毫克可能会导致致命后果。如果将一枚1角兰花硬币的重量近似为1克,那么1毫克就相当于该硬币的重量的千分之一。换句话说,1毫克就相当于这枚硬币的重量的非常小的一部分。这突显了黄曲霉毒素B1极其强大的毒性和潜在危害。
图片源自网络
当黄曲霉毒素被人体吸收后,会到达肝脏。在肝脏中,它会被一些特殊的酶(细胞色素P450)代谢,形成一些有害的物质。其中之一是2,3-环氧黄曲毒素,它可以和我们体内的DNA结合并导致DNA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导致肝细胞死亡,并且有可能导致DNA的突变。此外,人体内有一种叫p53的肿瘤抑制蛋白基因,它可以帮助我们身体抵抗癌症,但是,黄曲霉毒素B1可能导致p53蛋白基因发生突变,这会使得p53合成的蛋白的构成发生改变,这种突变,可能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中毒患者多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2~3周后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为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严重者出现腹水、下肢浮肿。可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肠道大出血表现。儿童更易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最危险的年龄为1~3岁。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黄曲霉毒素易溶于氯仿、甲醇,不溶于水、正己烷、石油醚及乙醚。耐热,它不怕普通的高温,一般烹调温度为100~200℃,而它的裂解温度是280℃,也就是说普通的高温对它基本无效。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产生荧光,激发光波长λem为365nm时,B族产生蓝色荧光,G族产生绿色荧光。
黄曲霉毒素危害这么大,而且根据理化性质它在紫外灯下有荧光,江湖上就有一种传言——用紫外线手电来鉴别黄曲霉毒素。小编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可以照出,但是没有意义。因为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线下能发出荧光,但绝不等于能在紫外线下发出荧光的都是黄曲霉毒素。其他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卫生用品和物质、维生素A等也会在紫外线下产生类似的荧光现象,而它们与黄曲霉毒素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如果对食物或环境中是否存在黄曲霉毒素感到担忧,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检测。专业的实验室测试可以准确地确定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与浓度水平,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薄层色谱法、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法等。根据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定,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在玉米、花生、花生油等食品中不能高于20μg/kg,在稻谷等食品中不能高于10μg/kg,在小麦、大麦、发酵豆制品和其他熟制坚果等食品中不得高于5μg/kg,在婴幼儿食品中不得高于0.5μg/kg。
当然,这些检测只能在专业机构才能实现,那么我们日常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对我们的损害呢?首先是要从来源开始了解。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哪些食物中?
黄曲霉毒素多见于热带地区。一般寒冷干旱的地区产毒株少,而温暖潮湿的地方产生的毒株多,如果没有作适当的处理和贮存,往往令花生、玉米、谷物、棉籽、木本坚果、部分香料等农作物受到污染。另一方面,当乳牛吃了受黄曲霉毒素B1和B2污染的饲料后,毒素会在乳牛体内分别转化为毒性较小的黄曲霉毒素M1和M2,主要存在于其乳汁中,部分积存在肝脏和肾脏中。
我们了解了来源以后
如何有针对性的将“刺客”消灭?
1、粮食储存:确保粮食晒干后,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避免过量储存。定期检查食物是否有霉变,如发现有霉变的食物,及时去除。淘米时用手搓洗三至四遍,可以去除大约80%的黄曲霉。尽量当天吃完食物,避免剩饭剩菜。
2、购买粮油:选择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食用油,注意密封封口情况,并将其储存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过量储存粮油,以防止霉变。
3、坚果类食品:如果发现坚果类食品如花生、核桃、开心果变苦,应及时吐掉并漱口,因为苦味可能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
4、发酵类食物:不要食用自制的发酵类食物,可选择从正规厂家购买,并在打开后尽快食用完。如出现霉变,坚决不可继续食用。
5、奶制品和调味品:购买时选择正规的渠道,储存时注意条件,并在有效期内尽快食用完。调味品一次不要购买过多,放置在通风干燥处存储。
6、厨房卫生:保持厨房餐具和厨具的清洁和干燥,避免黄曲霉滋生。可考虑使用铁或金属筷子替代传统木制餐筷,选择不易滋生霉菌的不锈钢或塑料砧板,并养成切生熟食物时分开使用砧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