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党建丨山水田园好去处——彝良县柳溪乡上寨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纪实

 2023-11-28 08: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从彝良县柳溪苗族乡集镇出发,沿着柏油路前行仅6公里,就到达了上寨村寨头自然村,刚进村庄,一块巨石上雕刻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连心桥”连接着上寨河两岸,走进村子,几口鱼塘清澈见底,鱼儿自由地游弋其中,两架水车在水流的冲动下匀速转运,一条条观光道路连接着每家每户……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党建筑魂

2022年,柳溪乡党委、政府积极向彝良县委、县政府成功争取寨头自然村美丽村庄建设项目。自2022年9月项目开工建设,仅3个月就全部竣工。

鱼塘及村庄一角。

2022年当选村党总支书记的田照华说:“这些成效的取得,是从建设之初,乡党委、政府为上寨村确定了以党建为抓手推动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这为我们如何推动工作提供了遵循。”

在建设中,为了得到村民支持,柳溪乡组建了工作专班,上寨村“两委”抽调了7名在本村有着极高威望的老同志及党员,成立了村庄建设理事会,专门负责协调处理建设中出现的各类纠纷与难题。

同时,也将党建内容有机融入村庄改造之中。

——在上寨河边的挡墙上,“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标语意味深长。

——走在“连心桥”上,体会党同人民的鱼水之情。

——建设彩虹大道,寓意让村民在党的领导下阔步走在康庄大道上。

——建设“感恩亭”,让村民时刻不忘党和政府恩情,紧跟发展步伐,走上致富幸福之路。

——“六尺巷”的故事教导村民邻里互让,和谐友善、和睦共处。

——建设“乡村磨坊”,让村民记住乡村历史的变迁,坚定积极向上的发展信念。

……

在上寨村的荣誉栏上,有着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云南省文明村,这是该村在2015年8月获得的荣誉。

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上寨村着力激发文明村内生动力,将文明实践活动同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擦亮了“省级文明村”的金字招牌。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见成效,打造了集党群服务和文明实践为一体的党群活动中心,增设文化活动室、体育健身室、科普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等,为村民活动提供阵地保障。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开展人居环境、基层治理等,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以来,上寨村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共发动50余名群团志愿者,开展义务劳动近10次。立足本村实际,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党员和广大村民意见,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和完善,让民心实事真正“接地气、贴民心”,明确了爱党爱国、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尊师重教、移风易俗等内容,自从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实施以来,村庄人居环境好了,“十乱五堆”现象少了,全村上下逐渐形成“党员讲奉献、群团作示范、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集智聚心

看着资源被闲置,田照华也一直思考着如何盘活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在得知要在寨头自然村打造美丽村庄时,他憋足了的劲被激发了出来。

在县、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充分征求党员及村民的意见建议,科学制定美丽村庄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设明细表,把美丽村庄建设与乡村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传统村落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投资389.21万元,全面推进上寨村寨头自然村美丽村庄建设。项目从基础设施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提升等3个方面进行建设,涵盖了党建文化墙、500余亩蜂糖李采摘体验园、1000余平方米集中生猪养殖场、3000余平方米生态鱼水产养殖场(配有350立方米水产养殖、繁殖池,100平方米管理房,70立方米沉沙池)、350平方米停车场一个、约1500平方米农家乐等基础设施。

水车。

田照华毫不忌讳地说:“建设从辛酸到欣慰。”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要占用村民的土地,个别村民不理解,对田照华说:“支书,你怎么不建在你家地头去。”而村民刘某某,因建设要拆除他家简易厕所,乡村干部刚开始入户做工作时,连门都不让进,即使你进了屋,也不给让座……面对困境,中共党员、村民小组长王永容率先站出来,将建设中要占用的土地主动无偿出让,并第一个在自愿无偿提供土地用于项目建设协议书上签字。这样,一户带一户,最终27户村民全部同意无偿出让土地用于项目建设。

为了打通农户间的连接通道,村民李某某与刘某某有着多年的积怨,为了边界两户寸步不让,水火不容。在此次建设中,乡村干部紧紧依靠村庄建设理事会,以破难题、化积怨的态度,多次召集双方坐到一起,讲“六尺巷”故事、邻里和睦相处的重要性等,双方最终握手言和,由李某某弥补刘某某通道占用地块的费用4万元,让通道建设顺利进行。

坐在“乡村磨坊”中,感受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王永容激动地说:“这个地方以前脏乱差最突出,村民喂养的牲畜粪便顺着路从上往下流,不但臭,走路还不安全,弄不好就会摔跤,沾得一身的臭粪。现在好了,畜圈搬出了村寨,原来的脏乱差全改变了,村民都会主动爱护环境卫生了。”

70多岁的老人杨绍芝,只要看到“感恩亭”附近有垃圾了,她都会主动去打扫。她说:“党和政府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好了,看到有垃圾,不去打扫都过意不去。”

看到要建设“乡村磨坊”,村民都主动将自己不用的农具或家具捐献出来。

……

看到村民从不支持到主动配合项目建设,田照华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生态宜居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我们建设美丽村庄的着力点。”柳溪乡党委书记禄烨说道。

走进美丽的寨头自然村,一池碧水镶嵌在群山的怀抱之中,隐隐可见鱼群擦着水草慢悠悠地游过,亮丽民居不时飘出的炊烟将这山水田园的美景衬托得更加诗意。这便是该村因地制宜,围绕“水之源”,紧扣“乡村游”,着力打造集生态鱼养殖、休闲垂钓、鱼苗繁殖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周边配套有农家乐、驾校教练场、停车场等设施。

建设中,上寨村依托绿水青山,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乡村记忆,在两个主要路口设置美丽村庄造型标志,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村规民约”等内容展示在乡村文化墙上。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了“树抱石”“乡村磨坊”“农家菜园”等乡村文化景观与农家生活体验点,乡村文化氛围大幅提升。通过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将人居环境整治中清理出来的石磨、犁等老物件镶嵌在青砖灰瓦的墙上,再现传统的乡村文化,传递浓浓的乡村气息,既留住了乡愁,又走好乡村发展之路。

上寨村“两委”在乡工作专班的协助下,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将村集体闲置的鱼塘与老支书的农家乐一并租赁了下来,通过提升改造,以每年8万元的价格出租给返乡创业村民周普华,让8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村集体每年也有4.9万元的收益。

在产业上,通过组织乡、村、组三级代表到贵州省安顺市等地考察,村集体带头种植蜂糖李60亩,带动村民种植500余亩,联农带农50户257人,其中脱贫户8户46人。

彩虹大道及文化墙。

2021年以来,上寨村推进绿色种植带动绿色经济,按照“统一规划、政府供苗、村级管理、农户受益”的原则,组织群众新植竹苗1000余亩,并对600余亩竹林开展了提质增效。同时由上寨村“两委”组织群众种植蜂糖李、脐橙等果树,栽植果树苗近600亩30000余株,第一批树苗预计明年挂果实现经济收益。

“以前猪圈是土墙房,比较矮,光线不好,卫生也不好打理,现在我们养的猪都搬进了‘新屋’,从此村里再也闻不到牲畜粪便的臭味了,卫生也好集中打理了。”村民纷纷笑着说。

为推进牲畜集中圈养,实现人畜分离,通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在乡村干部协调推动和村民积极参与下,顺利建成1400平方米集中养殖圈舍,2022年10月26日,27户村民将78头猪进行了“移居”。

同时,上寨村还把黄牛养殖作为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有力抓手,以村集体项目资金购买母牛108头给村民养殖,村民交村集体每头母牛成本价格保证金5800元,每户农户可以喂养3年,每年交村集体280元,3年后可以将牛退给村集体和领回保证金,生育的小牛无偿送给农户进行繁殖发展。目前,该村已经发展黄牛养殖160余头,在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实现了滚动式发展,也给村集体每年增加8万元左右的收益。

通过此次项目建设,不但把多年的遗留问题解决了,还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寨头自然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依托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动员群众开办民宿、农家乐,成立合作社带动群众共同致富。蹚出了一条产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寨头自然村成为度假、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禄烨说道。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 通讯员:李显兵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党建 乡村振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