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11-23 08:00“以前大家都是到四川宜宾、昭通中心城区看病,现在很多人都来盐津县人民医院。”说起盐津县人民医院的变化,大家都感同身受。
2022年,盐津县人民医院接收外地患者5631人次,比2021年的1597人次上涨3.5倍;2022年,县域外转病人较2021年下降5.7%。短短1年时间,盐津县人民医院能有如此变化,全靠一群帮扶“好老师”——由中组部“组团式”帮扶上海新华医院医疗队和“省管县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队组成的医疗帮扶团队。
“好老师”教学查房,与盐津县人民医院骨干医生交流促提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方案》决策部署,2022年7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选派5名医务人员组团奔赴盐津县人民医院,涵盖了神经外科、骨科、心内科、儿科等多个学科。“抽血没有专业的管子,接血袋也没有,钻孔的设备也很陈旧……”当天,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窦宁宁刚到盐津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还没来得及坐下就接到一位脑出血病人的急诊。临危上阵的他,面对的是七拼八凑的手术设备,凭着高超的技术将病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他没想到这种常规手术在盐津县人民医院开展还如此艰难。
一场紧急手术将盐津的医疗水平暴露无遗: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短缺、技术欠缺、信息化建设滞后……如何打破医疗条件落后、医疗技术欠缺的困境,帮助盐津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成为帮扶团队要做的头等大事。
中组部“组团式”帮扶上海新华医院医疗队协同“省管县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队,本着“盐津所需,我们所能”的原则,立足盐津县人民医院实际情况,抢抓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的有利契机,从医护、学科、防治、县乡、沪滇五大“融合”入手,推动技术发展一体化、疾病诊治一体化、慢病管理一体化、县域发展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发展,力争做实做细医疗帮扶工作,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变,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本土人才队伍”,助力盐津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帮扶团队以儿科、骨科、心内科、神经内外科等学科为重点发展对象,制定并实施《“师带徒”盐津县人民医院医学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选拔培养15名青年医生骨干,通过手术示范、教学查房、门诊带教、业务讲课等多种形式,培养科室技术骨干。同时,将护理团队骨干与医师团队结对培养,实现疾病诊疗、护理水平整体提高。此外,以学科为单位,实行医护“组团”进修,共选派12名医护骨干赴上海新华医院,围绕重点技术的发展,实现医生、护士同步学习的新模式。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师带徒”培养、“组团式”赴上海新华医院进修、省内外三级医院进修、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选拔、培养100名本院骨干。
每周三组织业务学习、危重病例复盘,听每日交接班、指导课题研究、术前术后检查、随访……这是上海新华医院儿童肾脏内科医生李玉峰的日常,在他身体力行的教导下,儿科医护人员业务能力飞速提升,医疗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新生儿换血术实现“零”的突破,技术上实现从非同步换血到动静脉同步换血迭代。今年10月,儿科通过云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的验收,实现盐津县人民医院省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儿科的发展是盐津县人民医院全面进步、医疗水平不断攀升的缩影。帮扶团队通力协作,帮助盐津县人民医院从医疗技术管理、护理管理、病案管理、绩效考核、重点专科建设基金使用等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了科室体系的构建,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同时,依托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建设的契机,推行防治融合理念,建立消化胃肠疾病、心脏内分泌疾病、神经疾病等8大疾病防治中心。此外,还通过线上手段,引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提高盐津县人民医院的诊疗救治水平,实现沪滇资源共享。在2023年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第二阶段提质达标现场验收工作评审中,盐津县人民医院以第2名的成绩顺利通过。
帮扶团队还积极发挥盐津县人民医院县域龙头的作用,除了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一体化以外,还积极推进县域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病理中心等建设,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带动盐津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共同发展,促进盐津县医疗事业全面发展。
“曾经有一位颅内恶性肿瘤的病人,在这里检查后,医生告知他可以手术,但他不太相信。于是,他又到昭通、宜宾、泸州等地看病,最后回到盐津县人民医院做了手术。”窦宁宁医生笑着说起病人对盐津县人民医院态度的转变。截至目前,神经外科手术量同比增长800%,神经外科手术每月最高可达15台。
不断增加的手术量和接诊率、群众的不断好评是对他们跨越山海,奔赴千里,倾情帮扶的最好回应。
在他们的帮助下,盐津县医疗事业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昭通日报记者:秦 勇 陈允琪 唐龙泉飞 田朝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