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贫困人家“一技”能兴家

 2016-02-02 19:22  来源:

李云飞

国家技能培训项目有力拉动劳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市借机打造新型农民,一大批农民工从“苦力”养家走向“技能”兴家!

鲁甸县农民“技能”培训工作风生水起,效果明显,成为全市农民“技能”培训的一个典型和缩影。全市“两会”期间,我跟随县人力办副主任马彦俊等,与昆明下来的培训老师一道到桃源回族乡,见证了技能培训工作。他们的针对性很明确:至少为贫困家庭培养一名技能工。他们兵分几路,深入桃源乡箐门、拖姑、大水塘等村开展工作,计划培训400名技能工。培训工种有电工、焊工和架子工,针对贫困家庭,要求16周岁至45周岁初中以上学历的中青年参加。培训时间半个月,采取“学以致用”的办法进行。为节省时间、增强教学效果,培训班晚上集中学理论、白天集中学操作。培训班结束前,学员还须经过理论、操作考试,合格后才发给技术运用“许可证”。我们先到箐门村,不到两个小时,30名学员就“对号入座”报了名。他们马不停蹄,转向拖姑村,给那里的学员报名,作培训前准备。

我没跟去了,在桃源乡新集镇下了车,就地采访一家种菜户。这家人只有一两亩土地,却在有限的土地上玩出了新花样。主人说,干什么事都要讲技术,种菜也一样,种好了才可能卖个好价钱。过去,她家种的菜都是自己吃,吃不完就烂在地里,种好种坏都一样。现在不一样了,农村人也要讲经济效益,不懂就一边学一边干,她家一年四季种出的菜不仅产量高,而且卖相好。她很有感触地说,在县城里,最抢手的就是农家肥种出来的这种菜,城里人叫绿色食品,也有人叫有机菜。她不太懂,但感到这种菜非常好卖,只要拖到市场,吃过的人就围过来,你争我抢的买。为卖菜方便,她家专门买了一辆三轮车,隔三差五的就拖一车到县城里卖,总是比别家的菜卖价好,一年下来也能找个几千万把块钱!她说,大姑娘已供出来了,考起乡下学校,在教书,一个月有3300元工资,负责弟弟读大学的一切开销。家里还供着两个读书姑娘,开销仍然不小。她与丈夫交换着,一边种菜一边做工,日子虽过得紧点,但还过得下去。她遗憾地说,小时候,家里穷,她没读过几天书,老是吃瞎亏!接着,她充满希望地说,娃娃们都很争气,一个赛着一个读书,这就是他们夫妻俩的盼头!

农家人越来越明白,靠蛮力找钱的时代已过去,得靠“技能”兴家。农村技能培训不仅增强了地方建设的技术力量,而且拓展了劳务产业的广阔前景,为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创造了有利条件。我走访过若干家盖大洋楼的农户,他们大部分的钱就来源于“技能”收入。

农家孩子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后,考不起大学不要紧,学一门技能照样走天下。即使回家务农,学会科学种地,也能打好翻身仗!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