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党建丨竹产业成为苗岭致富宝

 2023-11-21 08:00  来源:昭通日报


三角村是水富市最偏远的苗族聚居村,有农户741户2891人,其中苗族占94%。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三角村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以产业发展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如何让群众增收致富这条主线,通过“三三三”模式推动竹产业发展,共育民族团结“进步花”,带领苗岭群众富口袋、展新颜。

组织引领

当好产业发展“导航仪”

三角村海拔高、气温低、长年多雾气候,产业发展受限。三角村党总支坚持组织引领,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决定将竹产业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来发展。竹子种植周期长、见效慢,群众观望心态严重。于是,三角村通过突出组织功能、资源整合、质量导向“三项措施”激发群众发展活力,以“党组织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方式,组建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公司法人的村集体经济公司,村党总支书记主动带头试种方竹500亩,并积极引进大户带头种植方竹,在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群众逐渐打消顾虑,纷纷加入发展竹产业的队伍。

群众动员起来了,但竹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技术是核心。三角村党总支多方汇报、争取支持,邀请农林专家和农技人才到村指导,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历经5年探索实践,累计种植方竹3万亩、筇竹3000亩、其他竹类2000亩,户均种植面积超过50亩,全村竹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和从一到万的跨越,在锣锅片区建成万亩方竹示范基地,成功打造水富市第一个“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示范点。

项目带动

激活群众增收“新引擎”

通过积极探索,三角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水富市运程农林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推动形成“党组织+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并以“村委会提供土地、公司管护”“农户提供土地、村委会种植和管护”“农户提供土地并种植,村委会统一管理”三种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流转群众土地4500余亩,发展方竹种植。近3年来,村集体收入连续3年超20万元。待全部丰产后,全村竹笋产量可达12000吨,产值超1亿元,人均可增收3万余元,村集体年收益将突破100万元,实现由全镇集体经济薄弱村向示范村的蜕变,为三角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培育了强劲的“绿色引擎”。

同时,三角村实行“多条腿”走路增加群众收入。坚持村企合作盘活闲置资源。引进公司,通过盘活公路两旁闲置资源,种植绿化苗木23公里,村集体经济以50%比例分红;入股黑猪养殖,村集体年分红收益2.4万元。坚持组织引领带动群众就业。采取“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模式,组织实施耕地轮作、农业生产托管、采笋道建设等项目,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

竹农丰收的笑颜。

利益共享

书写生态致富“新答卷”

产业发展起来了,规范运营管理是关键。三角村坚持“三个规范”确保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持续、稳定、惠民。规范财务风险管控。村集体经济公司先后通过购买服务,聘请专业公司和转归镇财政所统一进行财务核算,定期公示收支,主动接受监督,确保账目清楚、使用合规、风险可控。同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合法合规。村集体经济产生的收益,用于风险防控、扩大再生产、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近3年来,三角村利用集体经济收益救助困难群众、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85人,发放救助资金4.28万元。

随着三角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公司将更多收益用于反哺当地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风貌改善。如今的三角村,一片片竹林成了一张张“绿色名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打通了“发展动脉”,绵延23公里的彩色大道成了群众家门口最亮丽的风景线。

通讯员:龚立荣 熊朝松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马瑶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马瑶
标签 >> 民生 党建 阅读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