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述评是“深化”新闻的锐器

 2015-11-05 12:11  来源:

李云飞

在媒体上,我们常见的新闻样式多为消息、通讯、简讯或为数不多的评论,述评少之又少。述评才是“深化”新闻的锐器!

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新闻述评可以说是一种边缘体裁。它介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述评不是新闻综述,只作新闻事实的综合表述。从述评的篇幅看,虽述多于评,但它的重点是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正视现状,解决突出问题

述评不仅少之又少,而且好述评也不多,这就是现状。原因主要六点:一是述评不好写。没有采访功底和理论水平,写不好述评。二是写者不多拿稿费。采写述评费力费时,多数媒体把述评与其他通讯“混为一谈”, 计发同样稿费,也就少有人愿写。三是不好把握。述评写不好就写成几不像的东西,缺乏深度不说,还发表不了,影响采写任务。四是不够重视。长期写惯用惯传统新闻体裁,对述评不了解,也就缺乏应有的重视。一些编辑还把述评归为新闻综述,以“事实说话”的“墨线”来修改,越改越不像样,打击了写者的积极性。五是不够专业。虽有那么两三个人写述评,但都是凭兴趣来写,偶尔为之,并不深知述评门道,难以写深写透述评,导致主题不集中。六是怕惹麻烦。述评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评说,评说不好就惹火烧身,多数人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远离“是非”。因此,一些媒体,空喊走“深度报道”之路,却几乎看不到这些媒体的述评文章。

改变述评现状,需解决十个突出问题:一是解决认识问题。我们一方面喊增加深度报道内容,一方面又忽略述评的存在,看不到述评力量,何来影响力?一些人连述评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还谈什么写述评?解决认识问题才可能解决思路问题,也才可能摸索前进,让述评给媒体增光添彩,发挥述评的应有作用。二是解决能力问题。采写述评不是直门头,需要更强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找准切入点,才可能把述评写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在实践中提高采写能力。三是解决队伍问题。不太可能人人都成为采写述评的高手,但要有那么几个能干的人,组成精干队伍,专攻述评写作,提升“专业化”水平,把媒体的述评做强做大,形成拉动导向。四是解决稿酬问题。对述评文章,要打破篇幅计酬模式,以质量为标准,计发稿酬。在评选好新闻中,也要充分体现这一点,形成写述评的良好氛围。五是解决作风问题。深入采访,精心写作,才可能写出好述评。这就要有过硬作风作保证,不写则罢,写就要写好。六是解决新意问题。述评要有“新”东西,摆事实讲道理也要推陈出新,否则,读者不欢迎。要有新意就要有新思想,用新眼光打量新事物,才可能找到最佳着力点,深入下去,把述评写好。七是解决灵活问题。在我看来,述评形式可灵活多样,只要把握基本特点和规律,可立足实效,不拘一格写述评,尽量把述评写得“不一般”,才可能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从中获得教益。八是解决帮带问题。媒体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成为采写述评的内行,把对述评的重视变为具体指导,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善写述评的能手也要发挥帮带作用,积极培养新人,写述评的队伍才可能形成气候。九是解决懒散问题。要写好述评,就得从旧习惯中跳出来,不怕吃苦受累,养成新习惯,写一篇成一篇。十是解决研究问题。要以研究的精神钻研述评,剖析典型述评,形成共识。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可产生互动效益,激发爱岗敬业精神。研究成果要形成共享风气,才可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打造精品,形成强劲影响

述评,会不会写是一回事,写得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媒体不是有述评就一定能赢得读者、打开市场的,关键看是否是精品!

打造精品述评需做到十个到位:一是致力意识要到位。没有积极性就不会有主动性,述评是“憋”不出来的,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憋”出一篇,也不会是好述评。想写才会用心,用心才会写好,这不仅是写好其他新闻的前提,也是写好述评的前提。二是锲而不舍要到位。写不下去就放下,想起来又写,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就是半途而废的作为,劳而无果。写述评,认定目标,就要坚持标准,连续作战,才可能写好述评,造就精品之作。三是思想敏锐要到位。不仅要对事物敏锐,还要对事物的本质敏锐,写出来的述评,才可能揭示事物本质,力透时代精神,扩大影响力。四是寻找角度要到位。横看成岭侧成峰,两岸青山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面对一堆采访素材,要跳出素材看素材,反复进行比较,才可能获得最佳角度,写出来的述评,也才可能突出主题思想。五是典型性要到位。不是什么新闻都值得写成述评的,要讲典型性。代表性寓于典型性之中,写好典型述评,才可能让述评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发挥潜移默化的社会作用。六是针对性要到位。要有的放矢,或讴歌新生事物,或鞭打假丑恶,或总结推广经验,或引导现实生活,总之,要向准目标,一箭中靶,才可能产生较好的述评效果,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七是培养人才要到位。人是最活跃的因素,重视述评还要体现在培养人才上。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一些媒体就因有几个写述评的人才,才不断推出精品之作,受读者追捧。八是缜密要到位。无论是述评的层次还是逻辑,都要紧凑缜密,前后矛盾就失去内力,难以说服读者,产生不了影响力。九是提炼主题要到位。主题越集中越有战斗力,形成的影响力越大。写述评不要躲躲闪闪或东拉西扯,若是没有连贯性,读者就不知所云。十是客观公正要到位。写述评,不能主观臆断、强词夺理,按自己的好恶评说,若那样,读者不会买账。不少述评败就败在不顾读者感受上,任意发挥,适得其反。

依事说理,探寻规律创新

社会在发展变化中前进,读者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样化,一成不变地写述评,必将落后于读者市场,被读者遗弃!

写述评,依事说理是总的原则,探索规律就要像流水一样顺其自然,做到六个切忌:一忌小题大做。不要见树不见林,把那些毫无典型意义的东西捡进箩筐,放大成素材,异想天开,写成长麻吊线的述评。这种述评揭示不了普遍意义,读者十分反感。二忌牵强附会。主题先行,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打擦边球,把关联不大的东西塞进述评,让读者倒胃口。三忌素材相同。选好角度,确定主题后,写述评就要选材。同一个侧面,不要把“差不多”的素材写进去,若那样做,读者不会有新鲜感,会如同嚼蜡,失去兴趣,弃之不理。四忌标题空而散。看似宏伟,实则革命口号的标题不算成功,这样的标题抓不住读者眼球。标题要尽可能立足社会关注点,使其产生视觉冲击力,才可能激发读者兴趣,诱导读者阅读全文。五忌拖泥带水。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用两句话甚至三句话,绕张太远,影响内力放射。一个细节能说明的问题,硬要罗列好几个,无端拉长述评篇幅,读者最讨厌“老妈的裹脚又臭又长”的东西,不会多看一眼。六忌语言呆板生硬。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写述评也是一样,语言准确无误、生动凝练,读者读起来才会津津有味。

写述评,探索规律是为了大胆创新,像跳舞一样,有自己的原则和特点,带着“脚链”跳得挥洒自如,才可能收到“顺其自然”之效。创新才有生命力,也才可能推动述评向前发展。新闻工作者更要具备这种创新精神,把述评采写得出神入化,才不辱自己的使命。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