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08-20 09:33毛利涛
近日,全国各地普遍受到强降雨的威胁,很多城市都相继报道街道被水淹没,市民出行困难。在新闻报道后,出现了两个对立的态度:一方面是市民对城市规划建设的质疑;另一方面是暴雨中,住建、城管、武警、公安、消防官兵抗洪救灾,涌现出人与洪水抗争的感人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点赞声一片。
分析造成洪水淹城的原因,除去降雨确实强的缘故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存在城市规划建设没有考虑到50年甚至100年一遇的大降雨量的威胁,城市规划建设存在“小气”的缘故所致。在此,笔者认为在建设中更应多考虑外界诸多因素,多调查研究、多听听群众意见,让城市规划建设更方便群众,更接地气。更多考虑多变的气候、地理环境因素,让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显得更“大气”些,才能让城市更舒适、更和谐。
多年前,我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说某城市想改造下水管道,想让社会共同见证原来建设的地下引水工程已经不符合现在城市发展,需要重新改造建设。现场邀请了很多记者前往采访报道,在挖掘机的工作下,地下通水工程慢慢地呈现在诸多记者的面前。原来建设的地下排水工程宽高都达数米,尽管经历了100余年的使用,其空间仍然能够让一人直立行走,所有排水通畅无阻,而阻塞排水的却是近年才改造的筒形排水设施。现场让很多官员无地自容。
这则报道说明,城市建设应该具有前瞻性,前人在地下排水工程建设中都考虑到了50年甚至100年一遇的洪水排量,我们为什么不能去考虑呢?
某条新建的城市街道,一年中开挖施工了三四之多,前两次是通讯的、燃气的,这次又是供排水、绿化什么的,让很多群众很不满意。群众提出疑问了:“都是市政建设,为什么不在建设之初就把整体建设规划做好,让所有的建设都一并实施呢?”这样施工不但让市民出行不便,还更多地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这样的建设方式怎么能不让市民反感呢?
笔者认为,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更应该多层次、全方位去考虑城市建设因素,不仅要考虑方便市民,还得考虑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让城市规划建设更接地气,更具前瞻性,那么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市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就会更和谐、更舒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