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经济|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百分之八 位列全省第一  高于全国二点八个百分点  昭通:拼搏出来的发展速度

 2023-11-12 13: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日,昭通对外公布了2023年1—3季度的发展情况,GDP增长8%,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发展速度位列全省第一,是撤地设市之后,20多年来的首次。

记者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支撑昭通GDP的8项重要指标全部飘红,增长幅度格外喜人,如固定投资中的工业投资增长50.2%、产业投资增长43.8%,能源板块中的风力发电增长206.2%、火力发电增长39.6%、风力发电增长23%,还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6%、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2%。

一分汗水、一分成绩,一分付出、一分收获。1—3季度的优异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点一点地打拼出来的,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

白鹤滩水电站。 记者  范云  摄

高峡出平湖。 记者  范云  摄

走出去推介 请进来考察  全力以赴抓实招商引资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项目强经济发展才会强。因此,欲抓经济发展,必先抓项目的招商引资。

在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滚动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建立完善万亿元级项目库”的要求。市、县两级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对两级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科学筛选,精准包装,确定了未来三年发展的重点实施项目2000个,预计投资9448.22亿元,找准了昭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筛选、包装出项目,只是迈出了工作的第一步,最关键、最核心、最艰难的一步是要将这些项目推介出去,找到“接盘侠”,把所需的建设资金、建设技术、建设人才引进来。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一把手”带头、专班主攻、精准招商、招大引强的硬性规定;市、县两级转变工作方式,改变招商策略,提升服务质量,积极走出去推介昭通,推介优秀项目;主动将商家请进来,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对昭通、对项目的认知度。

主动找上门去,真心实意地推介项目。为了昭通的建设和发展,一定要把有实力、有资金、有技术、有合作愿望的大型企业引进来。从年初开始,市党政“一把手”9次带领招商引资专班,远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拜访了首都旅游集团、佳龙投资集团、保利集团、旗滨集团等26家企业。在真情实意的邀请下,在优秀项目资源的吸引下,一批全国知名企业走进了昭通,签订了合作投资协议。如:北京佳龙、上海友升、旗滨光伏等大型企业。

抓住会展契机,积极推介优势项目。只要是全国性的商务会展,市里都会积极组团参加,不遗余力地推介项目。今年以来,昭通先后以参团的方式,参加了上海“进博会”和广州“广交会”,以组团的方式参加了“南博会”。在“南博会”期间,昭通成功举办了2023年招商引资推介会,与多家企业和客商签约项目24个,协议引资291.73亿元。

走出去的同时,也积极请进来,让客商了解昭通,熟悉项目资源。今年,昭通与全国苹果产业协会联手,共同举办了中国(昭通)苹果产业品牌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300余名专家学者,100余名省内外客商代表云聚昭通,共商苹果产业发展大计。大会期间,签约项目11个,协议引资34.53亿元。

“有心人,天不负”。不辞辛苦地走出去,热情洋溢地请进来,极大地感化了外地客商,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与青睐。据市招商局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有在谈项目235个,投资估算2258.92亿元。目前,已签约项目191个,协议引资1240.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协议投资1059.56亿元。

鲁甸香葱种植。通讯员  丁世新 摄

开出“项目清单”   健全“落实机制”  全力确保项目落地生根

抓项目建设,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不能拖,更不能等,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钉钉子的精神,立足一个“早”字,早开工、早入库、早纳统,使之尽快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项目建设不能打糊涂仗,什么时候开工,分几个阶段完成,整个工程的质量标准,都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防止建设中出现“久拖不落地,久建不竣工”的现象,昭通开启了建设项目清单化模式,将新开工项目、省市重大项目、预算内和专债项目清单化、工作重点化,并明确规定每一个项目建设的时间点、路线图,要求对标对本抓好落实。对重点项目清单进行动态化管理,每月都要有项目竣工,每月都要有新开工项目,每月都要对重点项目清单做1次更新调整,把“前期”项目变成“开工”项目,把“开工”项目变成“在库”项目,把“在库”项目变成“竣工”项目。

为压紧压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有效,昭通明确规定,11个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为重点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带头研究、审定清单、部署任务、推动落实。与此同时,还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坚持每月到县(市、区)召开现场调度会,进行专门的研究部署、调度推动和跟踪督促。截至目前,已在水富、昭阳、鲁甸、巧家、镇雄、彝良、盐津召开了7次现场调研座谈会,启动新开工项目200余个,预计完成年度投资1411亿元。

项目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协作,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现象。为此,昭通成立了3个工作专班,健全了市级层面的协调机制,将各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专班、市级部门、各县(市、区)职责细化到岗,责任到人。与此同时,还建立了系统内的工作调度、沟通会商、信息互通、报告反馈等机制,形成了全市上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班推进、协调联动”的工作新格局,有效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的落地生根,快速见效。

为确保项目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昭通成立了两个综合督导组,对11个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进行督导。在督导中,采取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走访约谈等方式,并严格执行一月一督导、一月一通报、季度一评比、年度一考评,强化日常监督和年度综合考评,将每月督导结果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手段,将年度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项目清单+落实机制”,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和政策落实,推动了昭通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截至11月6日,全市新开工项目436个,省、市重大项目248个,预算内和专债项目96个,全额投资达1160亿元。

苹果深加工企业。记者  范云  摄

昭通苹果热销。记者  张广玉  摄

实施“倍增”计划 促进提质增量 全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昭通经济主要靠两驾“马车”拉动,一是投资,二是消费。因此,抓经济必先抓好市场主体,以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升,来带动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场主体的培育,在年初的市人代会上,就把打造市场主体作为市政府的十大工作之一,推出了《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市委多次会议强调,实施办事机制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并在“个转企”“四上”企业下达了硬性招标。

围绕市场主体的培育,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全力做好“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三篇文章,让昭通的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从而撑起昭通经济发展的“半边天”。在稳存量上,立足于一个“帮”字。进万家门、知万家情、办万家事、解万家忧,帮助经营主体纾难解困、渡过难关,稳住经营势头。在扩增量上,聚焦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加快完善产业链,形成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在提质上,则突出工业强基重点领域,有序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小巨人”企业。

为使“倍增”计划落到实处,昭通还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倍增办”,建立监测、调度、通报、约谈机制,出台“稳经济、助培育、促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了“三进市场主体”“三进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努力当好企业的“娘家人”。

在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的同时,全市也非常重视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市、县两级推行了“审核合一”“一人通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和“网上办”“预约办”“容缺办”,实现了市场主体无纸化申请、零见面审批,让群众少跑路,办成事,一次就办好。截至11月6日,全市新登记办理市场主体57809户,其中企业9164户、个体工商户48360户,平均日办理187件,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在“三进市场主体”活动的调查问卷中,企业群众的满意度达到了98.3%。

通过“倍增”计划的实施,有力支持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新增“个转企”3701户,“四上企业”102户,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消费市场,拉动GDP的增长。

水电铝项目。记者  韩兴国  摄

赛出“新亮点”  跑出“加速度 ”  全力营造建设发展氛围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撑,好的发展环境不仅能够激发“思发展、谋发展、比发展”的向上激情,而且还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新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从今年5月起,昭通就非常注重发展氛围的营造,推出了每月一次的现场调研座谈会,让11个县(市、区)轮流坐庄,逐个晒出自己在“产、城、人”三篇文章上的新亮点,请市、县两级领导和各指挥部的同志参观点评,帮助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指明努力方向。各县(市、区)则借机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对照别人的亮点,查找自己的不足,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水富现场会后,镇雄、彝良、巧家等县就以不服输的精神,快速启动了8个重点工程项目,在全市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建设高潮。特别是昭阳、鲁甸现场会后,各县(市)又比着上项目、赛着上项目,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建设氛围。

为进一步激励先进,总结经验,鞭策后进,改进不足,昭通还推出了“红黑榜”,每半年实施一次考核,在现场会上面对面地通报,倒逼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同志去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7月29日,巧家现场调研座谈会上,宣布了上半年的考核结果,绥江、巧家、鲁甸荣登“红榜”,其他县(市、区)和市直单位没有上“黑榜”,会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些排名靠后的县(区)和市直部门,也进行了深刻反思,暗自下定决心,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努力争先进位,决不上“黑榜”。

“红黑榜”的推出,确实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全市上下形成了“不服气、比着干、抢着干、赛着干”的良好氛围,发展速度呈咬合式上升。1—2季度,有5个县(区)出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前四位是镇雄、绥江、盐津、巧家,最高增长是镇雄的14.7%,而到了1—3季度时,则出现了6个县(区)两位数增长,前四位变成了盐津、绥江、彝良、镇雄,最高增长变成了盐津的15.5%。

在彝良现场会期间,记者采访了一名与会的同志,他告诉记者:“撤地设市20余年,还没有看到过如此快的发展速度,照这样抓下去,干下去,昭通肯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昭通日报记者:唐正鸿   范云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