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时代“昭通印象”丨曾德高: 种植中药材 开出“致富方”

 2023-11-04 08: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曾德高(左)望着丰收在望的白芨,满脸喜悦。

鲁甸县水磨镇返乡农民工曾德高大胆探索,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白芨种植,开辟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曾德高是鲁甸县水磨镇新棚村纳黑租村民小组村民,曾在家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由于收入难以维持生活,他便前往广东等地打工。

2018年,经朋友介绍和实地考察白芨种植,发现白芨的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曾德高毅然放弃打工,选择回乡种植白芨。种植初期,虽然经验不足,管理技术跟不上,但三年后白芨迎来第一次丰收,不错的收入坚定了他扩大发展白芨种植的决心:“我拿5亩地来搞白芨种植试验,虽然技术管理不到位,但最后卖了17万元左右,种植白芨相比种植其他农作物效益要好得多,所以我现在全身心地来发展白芨产业。”谈起发展白芨种植,曾德高信心十足。

2020年,曾德高成立了新棚村地道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15户农户流转130亩土地,进一步扩大白芨种植规模。其中,40余亩的白芨即将进入采挖期,他满怀期待。今年白芨市场价格较好,合作社已经与楚雄一家中药材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现在白芨种出来根本不愁销路,今年预计40亩的白芨产量能达到60吨,产值在130万元左右。”望着即将收获的白芨,曾德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白芨,又名紫兰、苞舌兰、连及草,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味苦、甘、涩,微寒,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除了药用也可用于化妆品、工业制胶、食品行业以及园林观赏,适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好。水磨镇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白芨的生长。

据曾德高介绍,白芨种植需要移栽、打药、施肥、除草等多道工序,每天需要10—13人在基地务工,按照用工需求支付务工人员每人每天80元工资计算,合作社每年需要支付工资24万元。下一步,曾德高计划继续扩大白芨种植规模,计划5年内发展白芨种植500亩左右,力争实现产值超千万元。

鲁甸县水磨镇土地资源广阔、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人力资源较多,种植发展中药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水磨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鼓励支持外出返乡科技能人探索发展中药材产业,带领群众增加收入,同时,也吸引了一批能人前来水磨镇投资兴业发展中药材产业。截至目前,水磨镇已种植白芨、金银花、党参、雪菊、黄芪、重楼、川乌、草乌等18个品种的中药材,全镇特色产业发展逐步走上了多元化、规模化、科技化、组织化的道路。

通讯员:锁 柱 马祥刚 马文升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昭通印象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