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3-10-22 14:01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强调“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现在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下一步的重点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2018年以来,昭通市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工程,下大力气把那些不具备发展条件、生存在贫困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搬出大山,由此拉开了易地扶贫搬迁高质量发展的帷幕。
如今,4年多过去了,搬迁群众的生活如何,他们是否有事干、稳得住、扎下根?记者日前走进了全国跨县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鲁甸县砚池街道卯家湾安置区。
有事干:不让一个劳动力闲着
“搬得出”是关键,“有事干”才是硬道理。
“搬迁群众有事干,才能稳得住;稳得住,才有好日子。”景新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朝洪快人快语,一见面,他便向我们谈起了帮助居民龙清全找工作的事。
龙清全出生在单亲家庭,搬迁之前,妻子撇下家人跑出去再没有回来。龙清全的两个孩子都在读小学,家中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而他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搬到安置区,了解到实情后的吴朝洪很快和社区干部商量,帮龙清全找工作。开始,他们把龙清全介绍到县城的一家保安公司,月工资2700多元。也许是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龙清全没干多久就跑回来了。龙清全家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如果闲着,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了。最后,考虑到龙清全的家庭情况,社区决定给他提供一个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同时还为他申请了防贫保险。这样,他干保洁工作的收入和一家人的低保加在一起,一年就有近3万元的收入。生活不成问题了,自己又有事情干,龙清全感恩社区干部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此把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
无独有偶。挂钩景新社区的县综合执法局干部了解到该社区有4名闲散劳动力后,很快联系到当地的苗圃基地,为他们找到了工作。基地包吃包住包接送,他们每天还有80元的收入。居住在春熙社区的韩银洲,妻子患有精神疾病,20多岁的儿子韩发金闲在家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福来很快联系到鲁甸在深圳那边的就业信息员,把韩发金送到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上班。临走时,韩发金身上没有钱,社区干部商量送了他1000元作路费。18岁的刘清勇从学校出来后无事可做,社区干部多次上门,才做通这个小伙子的思想工作,最后把他送到外省务工,现在的刘清勇已经适应了工作岗位,工作很稳定。
不能让一位劳动力闲着。卯家湾安置区把搬迁群众的就业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用心用情为群众着想,他们采取“一批外出务工,一批自主创业,一批就近就业”的措施,确保了安置区每个劳动力都有事干。
稳得住:家门口就业把钱赚
从“山头”搬进“城头”,地理落差带来的心理落差,无疑让搬迁群众感到了种种“不适”。只要这些因素存在,挪出“穷窝”的群众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稳得住”。
那么,如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
卯家湾安置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解除搬迁后续管理中群众在思想、情感、生活上面临的困惑与难题,抓住就业、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增收难题。
在一望无际的香葱基地里,安置区的群众正在田间地头劳作,整地、拔葱、捆葱、搬运……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图景。
“这个葱不难拔,只要人勤快,一天收入200多元不成问题。”张福来说,他们社区有几位70多岁的老人,身体硬朗,干活不比年轻人差,个个都是“拔葱能手”。他们大部分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熟练工达6000元以上。
香葱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种类多、需求量大,覆膜、打药、栽葱、管理、采摘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目前,鲁甸香葱基地已发展到6000多亩,每逢收获季节,平均每天有70多吨香葱销往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了数千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饭碗”多起来,“口袋”才能鼓起来;“口袋”鼓起来,日子才能“稳下来”。近年来,卯家湾安置区在统筹整合物业管理、片区长、楼栋长、绿化、保洁、河道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的同时,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抓住上海市及普陀区对口帮扶的机会,建起多个配套设施齐全的蔬菜基地、苹果基地、食用菌基地、核桃厂,引进了18家企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真正为实现“稳得住”这一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
扎下根:好日子还在后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沿着昭鲁快捷通道行驶,在鲁甸县城附近下车就能到达卯家湾安置区。一眼望去,安置区高楼林立,色调和谐统一,俨然一座“小城”。安置区内,游玩、健身的人很多,孩子们欢呼雀跃、追逐嬉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卯家湾安置区居民来自5个县,涉及46个乡(镇、街道),目前安置区劳动力就业率达90%以上,2019年搬迁以来,群众的人均纯收入从8306元增长到2022年的12480元。
搬迁群众能否“扎下根”,除了发展壮大产业,管长远的还是要靠技术和技能。今年以来,昭通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期间推出“局长直播带岗”活动,由各县(市、区)人社部门领导担任主播,共开展“直播带岗”70场,入场观看240多万人次,推介就业岗位28万多个。下一步,全市人社部门将强化新媒体矩阵建设,帮助群众打消务工顾虑,增强就业增收的信心和动力。
拥有一技长,就业不用慌。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百日行动”启动以来,鲁甸县不断探索“直播带岗”新模式,带出就业富民新路子。各乡(镇、街道)开启“点菜式”“上门式”培训,让有需求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在务工地享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卯家湾安置区抓住契机,深入了解搬迁群众务工需求、换岗意愿等,统筹做好群众就业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与此同时,砚池街道党工委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入手,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全天候”服务,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搬迁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搬迁群众“扎下根”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鲁甸县砚池街道党工委书记唐亚东表示,下一步,卯家湾安置区将持续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推动后续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让群众搬迁之后再“扎根”,踏踏实实过上好日子。这一切,不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功能配套,保障就医就学,加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强化综合治理,确保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稳定、安居乐业”的最好诠释吗!
昭通日报记者 马永孝 刘建忠 文/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