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两碗:“三抓”措施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读新闻 2023-10-09 10:0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水富市两碗镇下辖6个村,户籍总人口19641人,其中有苗族、彝族、壮族、土家族等17个民族3711人,是水富市唯一的苗族聚居镇。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两碗镇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将创建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统筹安排部署,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领导强谋划。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系统谋划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拟定创建工作方案,增加干部考核内容,使创建活动始终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目标、有措施、有效果”,营造了人人了解、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民族理论和政策,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今年以来,镇党委围绕民族宗教政策开展研究学习2次,邀请专家干部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次,组织基层干部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村干部能力提升等培训3次,不断提升基层干部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水平与处理涉及民族宗教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提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抓嵌入强引导。不断夯实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把民族宗教政策、条例作为“万名党员进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三会一课”等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结合“生态两碗”公众号、工作群等平台,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坚持线上与线下、坚持政策宣讲与案例分析等结合,组织干部职工传达学习《宗教事务条例》《云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等宗教法规2次,通过院坝故事会、驻村小课堂等形式深入开展理论宣讲12场次,通过赶集日发放宣传手册300余册,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20余条,通过“生态两碗”微信公众号刊发刊载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报道16条,让民族政策、法规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引导提升干部群众对“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认同度。结合镇村实际修订村规民约,把民族团结、尊老孝亲、邻里和谐等纳入约定范畴,推进传承中华美德、促进乡风文明。围绕中心工作和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建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组建两碗镇苗鼓队创编出《苗寨霓裳》《绣·苗家》等作品,荣获昭通市首届民族赛装文化节优秀组织奖,苗族花山节、苗鼓制作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昭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1个,昭通市级文明村镇2个,水富市级文明村2个。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节庆等,开展“五五”花山节、九九重阳节、农民丰收节等富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欢声笑语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思想意识,引导全镇上下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抓治理促和谐。建立排查、处置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制度机制,对镇内4个宗教活动场所明确镇级挂钩领导和村级挂钩人员,制定农村宗教治理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不定期组织挂钩人员下沉指导开展活动,深入贯彻实施“四带四必”“四查看一报告”等制度,督促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完善规章制度,有效提升场所管理层次。通过开展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与缺额补选,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为凝聚干群合力提供坚强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探索“多网合一、一网到底”的“红黄绿”基层治理模式,优化完善“村党总支—自然村—村民小组—党员联户”四级架构,划分“微网格”582个,发掘培育“网格能人”队伍,壮大以党组织书记领头、网格能人辅助、各方力量支持的基层治理雁群队伍,常态化开展民情走访、法律宣传等,打造建网、管网、聚网的乡村治理共同体。近年来,命案防控、信访维稳、校园安全和矛盾纠纷调处4项重点工作呈现“三降一升”态势。2022年成功创建“无诉村”3个,连续17年实现命案、校园安全事故“零”发生,被昭通市政法委考核评为“五无五少”乡镇。截至目前,两碗镇获省级示范村组9个,昭通市级示范单位6个(其中宗教场所1个),1人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授予“2020--2022年度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鼓制作苗鼓舞)”称号,三角村坪头苗寨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来源:乌蒙同心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孝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