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理论丨浅谈巧家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09-27 10:00  来源:昭通日报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古树名木不仅有丰富的文化性、悠久的历史性、独特的景观性,还有重要的科研性、珍贵的物种性和潜在的经济性,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要求。

为切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积极推进美丽巧家建设,笔者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角度,结合巧家县实际,就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巧家县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现状

(一)资源基本情况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地处金沙江与牛栏江交汇的三角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辖区内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仅2018年古树名木普查统计在内且在2020年12月经云南省绿化委员会批准挂牌保护的古树就有203株(其中:一级2株、二级18株、三级183株),其他经巧家县人民政府公布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以及各乡(镇、街道)辖区稀有名贵、具有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纪念保护意义或树龄在100年以上但漏统的大树均在保护范围内。根据2018年古树名木普查和2023年古树名木资源核查,截至目前,全县现有古树251株(其中一级2株、二级17株、三级232株),树种有黄葛树、黄连木、木棉、清香木、桂花、云南油杉、女贞、青冈、斜叶榕、银杏、油杉、麻栎、毛脉高山栎、白玉兰、三角槭、桑、酸枣、榆树、云南松、云南铁杉等22个树种,其中以黄葛树最多,木棉和黄连木次之,其余树种相对稀少,分布于全县17个乡(镇、街道)。

(二)2023年资源核查情况

为全面摸清和准确掌握巧家县辖区内古树名木实有资源情况,巧家县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林草局)组织17个乡(镇、街道)从2022年12月起全面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核查,更新完善古树名木资源数据,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第一手真实数据。通过比对2018年古树名木普查数据和2021年大树移栽台账,认真核查古树资源变化、生长状况等,重点核查玉屏、白鹤滩、蒙姑、金塘4个沿金沙江镇(街道)涉及白鹤滩水电站古树移栽情况,复核移栽地点、海拔、坐标(经纬度)、生长情况等信息,筛选、校对、更新目录中所涉移栽古树的相关数据。同时,对于原普查遗漏或树龄达到古树保护条件的大树实地采集树种、位置、树龄、冠幅、立地条件、生长态势、古树历史等数据并拍摄现场图片,填报完善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作为新增古树纳入保护。

截至2023年4月,巧家县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核查外业调查和数据采集,建立完善了有关台账和档案数据,进一步掌握了全县古树资源最新情况,为巧家县古树名木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据悉,自2018年以来全县古树因各种原因自然死亡13株,2021年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移栽涉及2018年目录古树42株,新增三级古树62株,4株信息错漏已更正,比2018年调查结果新增62株。

(三)保护现状

巧家历来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特别是自2018年开展古树名木普查以来,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了工作措施,落实了管理责任,做实做细古树名木保护日常管理。2020年以来,下发了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文件,明确了保护范围、基本原则和管护措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各乡(镇、街道)通过梳理排查本辖区内的古树名木,建立完善了电子档案,并做好古树名木资料的更新、跟踪等动态管理,建立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2021年,由于白鹤滩水电站建成蓄水,为更好保护全县古树、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各种大树,巧家县林草局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了有关实施方案,组织施工单位对海拔825米水位线以下69株古树、1513株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椿)、4000余株大树进行了抢救性移栽保护。2022年以来,通过在全县范围深入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等,广大群众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得到加强,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古树名木的主动性得到提升,“政府主导、部门牵头、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生长环境复杂。由于古树名木多是散生,且生长环境复杂,受立地条件、自然灾害、病虫害、城市建设等因素影响较大。巧家县古树名木分布相对分散,其生长也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如:古树大多生长在农村,部分生长在房前屋后的生长空间会受限,枝干无法伸展;生长在山坡的大多土壤贫瘠,缺少营养等。由于树龄大、长势差,对病虫害抗性差,容易受到病虫危害,引起枝干死亡或形成枯朽从而影响水分吸收导致生长不良。加之巧家县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地处金沙江、牛栏江峡谷,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项目建设也会涉及到保护问题,如因白鹤滩水电站建成蓄水,淹没区古树均实施了移栽。

(二)保护意识淡薄。目前,广大群众对保护古树名木的认识还不够,缺乏对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和有关保护的法律法规的了解,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放东西,甚至直接围绕古树树干周围铺装水泥地面等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偶有发生,全社会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保护制度不健全。一是缺乏专门的保护机构。没有成立专门从事古树名木保护机构,没有专业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如:巧家县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且更换频繁,不利于保护工作持续性开展。加之当前,巧家县各乡(镇、街道)从事林草事业人员减少、行政执法缺失。乡(镇、街道)林业站合并后,从事林草工作的人员严重减少,森林公安转隶后,新的行政执法队伍刚刚建立但还未完全理顺,导致保护措施落实难,执法力度还不够。二是未形成规范的保护体系。古树名木保护制度缺失,未建立健全相关保护制度。加之古树名木保护经验不足,没有明确的保护思路、对策和方法,现有的管理措施粗放,虽然有部分法律法规提及古树名木保护,但就树干人为刻画、钉钉子、剥削树皮、借用树干当支撑物以及在周边堆放燃料、乱烧垃圾等行为缺乏刚性约束,特别是对于因各种原因死亡古树如何处理也没有具体相关法规指导实践。长期以来,缺乏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的专门性法规,仅仅依靠村规民约和道德约束难以达到全方位保护的目的,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依法保护。三是缺乏保护资金。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由于没有专项资金,在日常管理中有古树或因自然原因出现干枯、腐朽甚至死亡,或因生长危及居民房屋、生命安全等情况需要排危或采伐,或因树龄大出现树洞等需要采取复壮更新,却因为没有经费而导致保护工作难以经常性开展。如:2021年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移栽古树已通过验收,管理责任也由施工方移交相关部门,但由于缺乏经费,这些移栽古树的日常管护难以得到落实。

(四)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古树名木树龄都在100年以上,生长年限长,生命力开始有所衰弱,可能存在腐烂、干枯现象,由于其特殊性,如遇大风暴雨或雷击天气树干或树枝容易折断坠落伤人,仍然有树体或树枝倾倒、断裂甚至掉落的可能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可能伤及过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增强保护意识。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力度,结合实际,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制作专栏、悬挂横幅、书写标语、举办宣传周等形式,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重要性、必要性和意义的宣传,公开曝光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破坏古树名木应承担责任的典型案例,提高广大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二)增加投入,提供经济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将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积极吸纳民间和社会公众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名木、资助古树名木的养护等活动,保证古树名木定期安全防护(排危)、日常养护、更新复壮等所需经费,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经费支持。

(三)强化执法,完善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对损害、非法采挖、贩卖古树名木的不法行为,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绝不手软。

(四)注重防护,提升技术措施。古树名木的技术管护主要从日常管护、更新复壮和安全防护入手。一是切实做好日常管护,通过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保水能力,提高土壤养分。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整形修剪,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检查,适时防治,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治。同时根据树干、树枝生长情况,按照修剪原则和技术要求分别对待。二是加强树洞修复和更新复壮,对影响其生长的树洞和损伤进行修补,对衰弱的树干通过桥接等方式进行复壮,改善古树生长环境,实现老树复壮、古树长青的效果。对各种影响古树生长的因素采取必要复壮措施,如砌树池、围护栏等。三是做好安全防护,根据不同情况,对高大的古树名木安装避雷针,对低洼处的古树采取堆土、筑台等措施防涝,对自然原因出现的干枯腐朽等及时排危,甚至是对全县古树名木购买公众责任险,尽量避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发生古树名木伤人后有保障。

(五)不断创新,强化制度建设。一是全面落实管护责任。按照“政府指导、社会监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完善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对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责任到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将古树名木管理责任细化到乡(镇、街道)权属单位甚至明确到人,与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签订管护责任书,真正做到有人管、有人负责。二是及时更新完善电子监控信息。在原有调查、挂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管护责任,落实生长情况、生长环境等台账信息,建立动态监测系统,适时更新古树名木资源变化等相关情况,实现智能化管理。三是纳入清单加强保护。将所有古树名木纳入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清单,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大管护力度,确保巧家古树名木充分发挥生态人文科考价值。

巧家县林业和草原局:杨春琼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阅读昭通 理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