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健康昭通| 学生如何防控近视

 2023-09-19 09:24  来源:健康中国





开学之际,国家疾控局组织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


《指南》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技术,采用三级预防策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



下面一起来看看,学生防控近视到底应该怎么做。


近视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用眼环境或遗传两大因素。


遗传因素来源于父母是否有近视、是否有高度近视无法改变,但近视发生更相关的因素是用眼及环境因素,并且也是可以改变、控制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户外运动时间和方式、用眼习惯、近距离用眼时间、睡眠、饮食等,是多方面、多维度的综合因素,防控缺一不可。


家庭监测,评估近视风险

重点是家庭监测,即在家里观察孩子有无凑近视物、喜揉眼、视物时间长的时候喜眨眼,或者孩子自己描述在视远时视物不清等。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请家长高度警惕孩子有近视的可能,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另外,家长也可以在正规渠道购买视力表按照要求的距离检测孩子单眼视力,大致评估一下视力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处于边缘视力(单眼视力≤0.8),或判读视力表困难时,同样要及时就医。


预防近视,做好家校合一

1.学校监测:开学后孩子在看黑板时如果出现眯眼视物、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喜揉眼、眨眼后述视物清晰或者学习成绩下降,学校老师应高度重视,提醒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眼睛发育情况。


2.学校干预:首先保证良好的视觉环境、坐姿、两堂课之间的小课间休息,以及每天在校期间至少1小时的户外运动。


3.家庭干预: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而非课外班学习,以保证每天2小时的要求。同时要进行一些有效的户外运动,比如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放风筝、跑步等。这里强调的重点是一定要保证有阳光的照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增加眼球营养及发育,避免眼轴快速增长。


4.个人干预: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敦促学生完成。在保证双光源的阅读环境基础上,遵守“20-20-20”护眼原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远的地方至少20秒)、3个“一”用眼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充足睡眠(学龄儿童保证8~10小时睡眠/每天)以及均衡的膳食营养。


5.电子产品选择:尽量使用大屏幕、远距离的观看模式,最佳选择是清晰度高的投影仪,其他依次是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不建议使用手机进行各种学习、游戏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发现近视,应该注意三点

第一,正规机构配镜。一旦诊断近视,佩戴眼镜是基础。由于孩子睫状肌调节能力很强,医生一般根据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散瞳验光后的综合结果,决定是否需要配镜,需要如何保证佩戴等治疗方案。临床上,散瞳验光后单眼屈光度数(等效球镜)≥-1.00D,或单眼裸眼视力≤0.6,建议全天配镜。


第二,做散瞳验光检查散瞳的目的是完全放松孩子的睫状肌从而得到一个准确的屈光度数,或者是真实的远视储备数据。根据年龄不同、眼位不同由医生选择散瞳验光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对于孩子的眼睛均没有伤害,只要配合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好适当的紫外线防护即可。


第三,做眼睛发育检查。除了散瞳验光检查,医生还会综合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轴长短、角膜曲率、眼底等眼睛发育情况,给出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案,以及今后用眼习惯的指导建议。


治疗近视,做到理性选择

目前针对近视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普通框架眼镜、离焦功能的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近视治疗仪等,品种繁多,但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以及疗效评价指标。


除了近视眼镜,目前近视防控小组专家共识中提到0.01%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控制近视发展速度,尤其是对于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所导致的调节滞后,该药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使用眼药前一定要在正规医院检查调节力、眼压、眼底、屈光状态、眼轴等,在医生明确可以使用前提条件下,自己在家中每晚使用,同时也要定期医院就诊观察以上参数的变化。


所有的治疗都是因人而异,也不是单方面、短时间起到作用的。家长们可以在改变不良用眼卫生的前提条件下,由医生指导选择“1+1”或“1+2”的治疗方案来控制孩子近视的增长。近视治疗不可盲目“回避”,也不可“贪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治疗。


开学了,在《指南》的支持下,我们呼吁,近视的防与控需要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关注,也请家长和孩子从改变不良习惯开始,增加有效户外活动,保证睡眠时间,争取远离近视,努力让近视发生得更晚、进展得更慢。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健康教育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