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理论 |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读《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摘登

 2023-09-15 10:29  来源:《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编者按:为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更好把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要求,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2023年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最近已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该书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对17个重大问题进行了集中回答和阐释。本报现转载《人民日报》刊发的4篇读《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文章,以深入宣传学习好《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一书。


抒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

近日,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2023年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出版发行。该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对17个重大问题进行集中回答和阐释,抒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

坚守思想的魂脉与根脉。党的创新理论越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就越是雄浑深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魂脉与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该书既高扬马克思主义,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解读“两个结合”的理论意蕴及其内在关系,充分体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运用。

紧扣理论的深度与厚度。科学理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该书用17个环环相扣的重大问题,系统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源与流、根与脉、内核与特质、原则与要求,以深刻的理论思维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和实践。一方面讲出了深度。坚持问与答相结合,系统描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科学指引、首要任务、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有之义、出发点和落脚点、内在要求、战略要求、重要内容、本质要求、关键所在等内容,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深度。另一方面讲出了厚度。坚持问题意识,围绕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回答“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民主好在哪儿”等重大问题为导向,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让理论有血有肉,使论述有根有据。

展现成就的历史与现实。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该书在历史纵深中论述举世瞩目的成就、彪炳史册的三件大事和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在历史大视野中讲述历史方位、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世界大格局系统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讲述世界之变下中国的“正义旗”越举越高、“朋友圈”越来越大、“大国范”越来越足,彰显国家大情怀。

注重案例的典型与准确。该书在讲述中国之理时,既以“小切口”解读“大问题”,又以“小案例”阐释“大道理”;既讲“天下事”,又讲“身边人”,让理论与现实在鲜活的案例中转化成常识和道理。一是图文并茂、案例鲜活。穿插设置了相关链接、深度阅读、特别关注、知识要点、经验分享、在线问答等栏目,以言之有理的真话、言之有物的实话、言之有识的新话,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实例典型、数据权威。穿插“直播现场”,列举“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环线和若铁路建成通车”“‘天宫’空间站遨游太空”“高铁雄安站”“湖南十八洞村”“宁夏闽宁镇”“重庆华溪村”“海南自由贸易港掠影”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经典实例、精彩图片、典型场景,运用事实、数据、实例、典型,讲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故事。

凸显文风的守正与创新。文风平实、朴实、切实是“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的特点和风格,该书不但秉持了这些优良传统,又突出了新特点。一是更加注重逻辑、内容与形式的内在贯通,体现了“理论—历史—现实”“世情—国情—党情”“过去—现在—未来”“实践—认识—政策”等逻辑之美、内容之美和形式之美。二是更加突出故事、人物和场景的勾画,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问题故事化、人物化、场景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融合网红打卡地、生态文化城、百姓欢乐舞台等场景,把理论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现实,抓住了人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该书坚持理论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以事说理、借物言道,紧扣时代脉搏,努力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鼓舞人、感染人、武装人,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作者:赵义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创新理论传播话语方式的生动实践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同时也为理论武装提供了广阔天地。“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面世以来,已取得累累硕果,成为知名度、美誉度、传播率俱佳的通俗理论读物著名品牌。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既承继放大了这一品牌的好做法、好传统,又在创新理论传播话语方式上作了许多探索和优化,是一本传播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好读物。

发挥“解惑解渴”功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最想知道的关键词、最想弄懂的高频词之一,成为社会各界讨论最热的话题之一。为顺应人民期待、呼应社会需求,《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联系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鲜明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实现途径,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光明的发展前景,系统回答“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又将如何变为现实”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无疑是一场理论“及时雨”。

体现“顶天立地”特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既讲历史,以深邃的眼光穿透式地回望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又讲现实,以丰富的素材全景式地展现中国人民满怀热情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更讲未来,以高度的自信全方位展望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该书既“顶天”,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深刻揭示我们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又“立地”,紧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党的二十大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引”等理论问题,深入浅出、抽丝剥茧予以解读,既有政治高度、理论热度,又有实践向度、群众角度。

彰显“举重若轻”风格,具有很强的传播力。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夙愿,也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一个美好的词语,也是一个厚重的话题。关于现代化的著作浩如烟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丰富而生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故事”,既要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又要防止单纯思维演绎、逻辑推导。“中国现代化的漫漫征途,是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接力赛,不仅需要一棒接着一棒跑的坚毅执着,也需要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开拓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充沛的能量”“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中华号’巨轮劈波斩浪,穿越‘问题岛链’和‘矛盾漩涡’,全速平稳驶向更加辽阔的海域”……翻开《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可以看到,类似这样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的语句随处可见。该书在讲理论和实践、“怎么看”和“怎么干”时,无论标题还是内容、无论行文还是编排,都彰显了沉稳深刻、举重若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风格。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求真务实、顽强拼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双传学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揭示中国之理的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把中国式现代化讲清楚、说透彻,让广大干部群众不但听得明白,而且能用以指导实践,是理论工作者担负的时代重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从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道理和情理相贯通等多角度,以透彻的说理、清新的文风和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是一本紧跟时代步伐、富有理论魅力的力作。

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丰富理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本国发展实际,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其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形成的重大成果。该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概括到事例透析、从宏观着眼到微观入手,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来时路”“脚下路”“未来路”的逻辑演进,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动力和实践路径,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也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植根的广泛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激荡变动的世界和深刻变化的中国,我们党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向我们生动呈现:为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党提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进一步打牢基础、补齐短板,我们党强调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着力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等等。可以说,该书是直面问题、解答问题的生动典范,帮助我们在趋向中洞悉大势,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是从中国大地上生长起来的。

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的坚定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之所以感召人,就在于它致力于造福人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鲜明的人民立场在《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中随处可见。比如,在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时,该书强调“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可谓一语中的、直击要害。通读该书,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以人民为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激发的强大奋进力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它决定了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是造福中国人民、推动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顺民心、应大势,能够最大程度地团结凝聚中华儿女,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才能永立潮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才能乘势而上。读完《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既有掩卷而思的深入思考,更有起而行之的奋斗之志。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一定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新辉煌、创造新业绩。

作者:张友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与中国式现代化同行

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面向群众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历史进程,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以生动的故事讲解时代课题,以朴素的语言阐释深刻道理,力求以一种新的呈现方式讲清、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清晰、具体而生动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兴起于对西方资本主义“坚船利炮”挑战的回应,而且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救亡图存的民族复兴运动。以现代化的方式重构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进而实现民族复兴,构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雄壮主题,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奋斗与思考、光荣与梦想。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变法的夭折、辛亥革命后的困境使孙中山先生意识到,应“按照自己的社会情形”,寻找一条“驾乎欧美之上”的现代化道路。真正找到这样一条道路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之际,毛泽东同志提出并探讨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并初步构想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反复比较中得出的时代结论,是对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的科学解答。《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用“人间正道是沧桑”概括这一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形象而生动。

《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一章里写道:“马克思主义不仅激活了中华文明中的优秀因子,把中国引向了现代化进程,而且它作为对西方现代化批判的思想成果,引领中国突破传统现代化的窠臼,走上了一条更为理性、更为人文、更为光明的现代化道路。”这条“更为理性、更为人文、更为光明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这一分析深刻而准确。如果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社会空间,那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文化空间。“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如此内涵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必然能够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指出:“正是基于对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它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起首,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向,贯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落脚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结论正确而全面,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和表述方式。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是如此。但是,要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说服人,在群众中真正发挥作用,就不能仅仅用概念解释概念、从范畴推演范畴,还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讲清、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学理哲理。理论阐释不能仅仅成为理论家之间的“对话”,更不能成为理论家个人的“自说自话”,重要的是同现实“对话”、同群众“对话”。一方面,从群众中发现实际问题,并使实际问题升华为理论问题;另一方面,用科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用通俗语言向群众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使群众真实地感受到,我们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在、同行、同呼吸、共命运。

作者:杨 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新时代 学习 新作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