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故事 | 张正华:“诗书合璧”的高手

 2023-09-12 09:5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我作为书法老师张正华的学生,把自己的一得之见与大家分享。

张正华,字曲皓,原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原昭通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学季刊《南高原》主编。现任昭通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昭通市老年诗书画协会顾问、云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系中华诗词学会、云南省诗词学会及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获昭通市人民政府第一、二、三届文学艺术成果奖,2005年任昭通市老年大学书法教师至今。

张正华坚守三尺讲坛18载,默默耕耘,甘于奉献,我跟他学习书法也有18年了。18年来,张正华忠于老年教育事业、精益求精、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风范,时时教育着我、影响着我。18年的快乐时光,总有一些片段铭刻于心,并时时浮现于我的脑海中。

5岁时,张正华就在其父亲的指导下练字。20岁后练字成了他的一种自觉行为。出差时,他会选择水磨地板或瓷砖铺就的地面,每晚蘸水写字。用陈孝宁先生的话说:“到不惑之年,墨迹已遍于滇东,书名亦震于南中矣。”调在明清,法取大唐,直追魏晋,楷、隶、行、草、篆5体皆精,行草尤为世人称道。借用苏轼的“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来评价张正华写的字一点也不为过,有大家气象。张正华是昭通市书法界的一面旗帜,他日日临池不断、夜夜笔耕不辍的精神,是晚辈学习的榜样。

1998年夏,我到昭阳区大山包乡担任党委书记。时任中心校副校长的沈洋送我一份由他主编的《山风》小报,接过报纸一看,报头“山风”二字非常醒目,笔底风雷,一下震住了我。仔细一看,报名题字为“张正华”。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我第一次与张正华神交。从此,我就开始关注他的书法,昭通的名胜景点、各种书报、产品品名、店铺招牌、老百姓家中,都有他的手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官亭是昭通人的“眼睛”,大门有副饶起孝的题联:“者点水无多,一官已留清白去;此间尘不染,何人更踏软红来。”这幅书法作品就出自他之手,巨笔如椽,仅此一联足以垂世。

张正华治学严谨,细节尤慎。他一再强调“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写字”,反对“搞奇弄怪、沽名钓誉、投机取巧”。要求学员不要跟时风、学潮流,一定要走前贤们走过的传统路子。一笔一画乃经千锤百炼,即便创作前的折纸也要认真计算,绝不能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现象。一幅字的完成,看似一挥而就,实则是潇洒和严谨的辩证统一。

张正华写字擅长用水。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张正华写字时,一碟墨、一碟水,一笔七八字,其形、色、浓淡枯湿,气象万千,美不胜收。他经常讲,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有形的舞蹈。尽管书法在艺术分类上与音乐、舞蹈迥然不同,但都有旋律、节奏、节拍等要素。他的行草书,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其长短、粗细、虚实、斜正、快慢、强弱,字里行间笔势飞动,皆似音乐舞蹈的美妙旋律,妙趣横生。

张正华礼贤于人。每逢下乡写春联、参加各种笔会活动,求字者甚多。但他总是求有所赠,忙得不亦乐乎。“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点张正华做得非常好。但他写字却是有原则的,遇书写内容不健康、不合逻辑、“意违势屈”时,坚决不写,或婉言谢绝,或严词以对。他耿直爽朗的性格、机智幽默的语言,足见其书法创作的态度和原则。

张正华不仅书法写得好,而且古体诗也写得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的即兴创作。每当组织书画家笔会时,画家们画作完成后,往往要请张正华题字。只见他静思片刻,一首好诗就吟哦而出,格律严谨,诗句美妙,诗眼明亮,诗、画意境相符。他用行草书题于画上,心手双畅,真可谓诗在书中画里,书在画里诗中,妙不可言。诗家、书家、画家无不称赞。

快乐是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快乐就是拜张正华为师,那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快乐,是灵魂的快乐,是最高级的快乐。

通讯员:王永昌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马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马丽
捐赠信息